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本刊
刊物简介
刊物征订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融媒体
媒体矩阵
公益直播
热点视频
文章推荐
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
专家服务
资源下载
会议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4
卷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一体化压铸
轻合金大型一体化结构部件压铸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AI导读
“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一体化压铸技术在铝、镁合金轻量化领域取得突破,为大型复杂车身结构件研发提供新思路。
”
查敏,顾焘,马品奎,陈豫增,姜巨福,贾海龙,王成刚,邓彦超,李进步,王一男,宋家旺,王慧远
2024, 44(8): 1009-1022.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1
摘要:铝、镁等轻质合金成为取代钢质材料的理想选材,同时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有助于实现轻量化。目前可用于车身结构件的铝、镁合金材料有限,且以热处理态的铝合金为主,因此,开发免热处理态的高强韧铝合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件的设计及其与车身结构的连接、大型压铸装备开发及智能化、模具开发及工艺等方面同样存在重大挑战。此外,镁合金的一体化压铸技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极具轻量化应用前景。针对近年来一体化压铸铝、镁合金及大型一体化结构部件压铸成形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一体化压铸大型复杂车身结构件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轻量化;铝合金
2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AI导读
“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一体化压铸工艺引领制造变革,提升零件性能、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专家分析关键环节,为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但昭学,林韵,万里,闫锋
2024, 44(8): 1023-1031.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2
摘要:一体化压铸工艺已成功推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在零件性能、生产效率、制造成本等方面引领汽车行业的制造变革。对一体化压铸所涉及的集成化设计、免热处理铝合金、压铸装备、压铸模具、压铸工艺、机加工技术、装配技术、检测技术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一体化压铸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基于AlSi8系高强韧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开发及应用
AI导读
“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高强韧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为车身结构件制造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
周泓江,黄华,朱宇,邓杏坚,钟宇毅,梁毅烽,林韵,闫锋,林宇飞,万里
2024, 44(8): 1032-103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3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一体化压铸技术逐渐成为车身结构件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AlSi8系的高强韧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通过精细化成分调控实现铸态下的高抗拉强度与伸长率。通过断裂拉伸试验和疲劳耐久试验开发了材料仿真卡片,并在某款新能源车一体化前舱铸件上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力学性能和铆接性能。
关键词:免热处理铝合金;一体化压铸;前舱铸件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模具液压真空阀极速响应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AI导读
“
在压铸技术领域,专家针对一体化压铸模具液压真空阀响应时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并应用了极速响应控制技术,成功将响应时间控制在35毫秒以内,有效减少模具故障,提升产品品质。
”
但昭学,聂俊毅,万里,黄志垣,林韵
2024, 44(8): 1037-1040.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4
摘要:一体化压铸件具有投影面积大和壁厚较薄等特点,其生产需要使用大型的模具以及真空压铸工艺,因此需要配置多个油缸驱动的模具液压真空阀。目前模具液压真空阀的关闭动作响应时间较长,而关闭不及时易发生模具液压真空阀进料,导致模具故障;预留充足的安全关阀时间则会缩短抽真空时间,导致真空度不足,影响产品品质。因此,改善模具液压真空阀的响应时间,可以减少模具故障,有利于生产。本文对一体化压铸模具液压真空阀极速响应控制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实现一体化压铸模具液压真空阀极速响应时间控制在35 ms以内。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模具液压真空阀;响应设计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2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模温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AI导读
“
最新研究突破:一体化压铸模温控制系统,实现高效工艺管控,为压铸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
聂俊毅,黄志垣,万里,林韵,张玉龙,曾庆杰
2024, 44(8): 1041-1043.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5
摘要:一体化压铸件具有模具投影面积大和壁厚较薄等工艺特点,其生产对于模温有极高的要求,存在控温设备布局干涉和预留安装维护空间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设计了一体化压铸模温控制系统,实现多种控温设备的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控制,减少控温设备的布局面积,提升工作效率,并提高压铸模温控制的工艺管控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模温控制;系统设计;模具冷却;模温加热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2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模温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AI导读
“
在大型一体化压铸领域,专家设计并验证了模温监控系统,实现了模具温度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
聂俊毅,黄志垣,万里,林韵,张玉龙,曾庆杰
2024, 44(8): 1044-1048.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6
摘要:针对大型一体化压铸生产过程中模温采集精度和监控范围不足、模温成像模糊和干涉等问题,基于模温监控技术对一体化压铸模温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根据设计验证,对模温监控系统进行合理选型和设计,实现了模具温度的实时监控以及数据采集,提高了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模温监控;系统设计;热成像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2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高强韧压铸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AI导读
“
在高真空压铸结构件性能测试领域,专家深入分析了伸长率影响因素,探讨了材料成分和取样方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获取理想性能提供了测试方法与建议。
”
黄华,朱宇,林韵,陈诗明,张蕾,赵少亮,邓杏坚,黄熙泰,林宇飞,钟宇毅,万里
2024, 44(8): 1049-1053.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7
摘要:聚焦于高真空压铸结构件性能测试过程中伸长率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平板模、试棒模以及实际结构件的力学性能,探讨了材料成分对免热处理合金的强韧作用,重点研究了取样方式和铸件结构设计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高强韧铝合金在测试过程中的试片类型、标距大小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提供了获取材料理想性能的测试方法与建议。此外,系统比较了传统AlSi10MnMg热处理材料、高强韧免热处理材料在铸件本体取样与材料理想性能之间的波动偏差。
关键词:高强韧;免热处理铝合金;取样方式;力学性能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33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铝合金研究进展
AI导读
“
最新研究全面剖析了高强韧铝合金材料,系统梳理了免热处理铝合金的分类,并深入探讨了AlSi7、AlSi9系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大型结构件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
黄华,但昭学,朱宇,林韵,闫锋,黄志垣,万里
2024, 44(8): 1054-1061.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8
摘要: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高强韧铝合金材料的成分特性,系统梳理了免热处理铝合金的分类,并深入探讨了典型的AlSi7、AlSi9系免热处理材料在铸态下的力学性能特点。详细分析了免热处理材料的硬度、折弯角、短期热稳定性等关键力学性能,总结了当前免热处理合金在大型结构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对高强韧压铸铝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免热处理铝合金;一体化压铸;高强韧;力学性能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一体化压铸单元设备解决方案
AI导读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铝合金压铸件向大型化、一体化、轻量化发展。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体化压铸单元设备的解决方案,包括压铸单元布局、模具喷涂润滑、铝液供给、模具温度平衡控制、压铸超高真空控制技术等。
”
曾庆杰,聂俊毅,孙永明,黄壮才,陈诗明,万里,黄志垣
2024, 44(8): 1062-106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09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铝合金压铸件向大型化、一体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一体化压铸件的生产,必须解决产品尺寸过大导致的压铸机合模力需求大增、铸件流程过长导致的模具温度平衡、生产节拍过长、产品变形、保温炉局限导致的铝液质量不高以及给汤效率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体化压铸单元设备的解决方案,包括压铸单元布局、模具的喷涂润滑、铝液的供给、模具温度的平衡控制、压铸超高真空控制技术等。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单元设备;单元布局
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3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试验研究
Ni粒径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铜基摩擦材料,通过添加不同粒径的Ni粉,可显著提升材料性能。特别是当Ni粒径由425 μm减小到38 μm时,材料密度增加0.37 g/cm3,孔隙率降至5.3%,硬度提高7.96,摩擦因数在75 μm粒径时达到最大,磨损量最小。这一研究为铜基摩擦材料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
刘建秀,张鹏程,尼炯,周天畅,张保丰
2024, 44(8): 1067-1070.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0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粒径Ni粉(425、150、75和38 μm)的铜基摩擦材料。对比研究铜基摩擦材料在添加不同粒径Ni颗粒后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孔隙率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小粒径Ni颗粒可以增大与基体Cu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强烧结过程中的固溶强化效果。Ni颗粒的粒径越小,烧结效果越好,材料的硬度提高越明显。Ni粒径由425 μm减小到38 μm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密度增加了0.37 g/cm
3
,孔隙率减小为5.3%,硬度(HB)增加了7.96。但摩擦因数在75 μm时达到最大,磨损量最小。继续减小粒径,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减小,因为材料对硬质颗粒的夹持力变强,在制动过程中,过大的硬度使摩擦过程中的硬质颗粒不易脱落,减小了摩擦因数。
关键词: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Ni粒径;摩擦磨损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0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B
4
C增强Al/Mg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和性能研究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通过热压技术制备的B4C增强Al/Mg层状复合材料,在B4C含量40%时展现出卓越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比强度和冲击韧度均显著提升,为轻质高强度材料开发提供新思路。
”
周秉文,宋焕骁,景栋,孟令刚,亚斌,张兴国
2024, 44(8): 1071-107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1
摘要:以AZ31箔片、Al粉、B
4
C粉末为原材料制备了B
4
C增强的Al/Mg层状复合材料(B
4
C@Mg/Al-MIL),研究了热压温度以及B
4
C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B
4
C含量为40%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抗弯强度为347 MPa,比强度为192 kN·m/kg,冲击韧度为19 J/cm
2
,相对于基体(Mg/Al-MIL)均有较大提升,抗拉强度则达到212 MPa。B
4
C颗粒通过载荷传递作用,促使脆性相破碎吸能、引导多重隧道裂纹生成,改善了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对层状复合材料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层状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力学性能;强化机理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论述
激光增材制造Mar-M247和CM247LC高温合金抗开裂行为研究进展
AI导读
“
在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综述了镍基高温合金Mar-M247和CM247LC中裂纹的类型、形成机制及抑制方法,为无裂纹合金制造提供了新思路。
”
李金祺,裴玉冰,陈泽勇,聂丽萍,高振桓,吴东亭,隆彬,杨乐馨
2024, 44(8): 1077-1082.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2
摘要:综述了激光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Mar-M247和CM247LC中裂纹的类型、形成机制以及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从参数优化、外场辅助以及材料开发等方面对激光增材制造无裂纹Mar-M247和CM247LC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采用更为优化的参数统计方法加速工艺筛选、设计更具灵活性的预热方式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打印材料开发可能是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激光增材制造;Mar-M247;CM247LC;抗开裂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0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计算机应用
基于CCD-YOLOv5算法的铸件表面缺陷检测模型
AI导读
“
在铸件表面缺陷检测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检测模型,通过数据增强和网络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检测准确率、召回率和mAP@0.5值,有效提高了综合识别检测效果。
”
鄢之麟,钟收成,孙进,肖洁
2024, 44(8): 1083-1089.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3
摘要:针对铸件表面缺陷检测对象种类繁多、目标不明显、特征多样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铸件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对数据样本做翻转、旋转、调色处理,使用9-Mosaic数据增强,丰富样本数量特征;将CSPDarknet53模块替换为C2f模块,丰富轻量化网络梯度信息;引入CA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将耦合头模块替换为解耦头模块,提升拟合速度。改进CCD-YOLOv5对铸件表面缺陷检测的准确率由78.2%提升至82.9%,召回率由74.3%提升至76.7%,mAP@0.5值由76.4%提升至81.0%。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有效提升了综合识别检测效果。
关键词:铸件表面缺陷;目标检测;CCD-YOLOv5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基于NX的压铸数值模拟集成与溢流槽快速建模系统研究
AI导读
“
在压铸数值模拟领域,专家基于NX10.0平台,开发了前处理向导界面和后处理缺陷显示及溢流槽交互界面,编写了切片法网格剖分程序,实现了压铸数值模拟系统集成,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
刘浩睿,刘芸苓,陈宇豪,吴棣,甘恬,汪学阳,廖敦明
2024, 44(8): 1090-109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4
摘要:基于NX10.0平台,使用Block UI Styler块样式编辑器,设计前处理向导界面,完成后处理缺陷显示及溢流槽交互界面开发。利用二次开发工具,编写了NX中的切片法网格剖分程序;通过对模拟流动场文件遍历完成卷气缺陷查找,使用UFUN的面片相关API函数完成卷气和缩孔、缩松缺陷后处理显示,实现了压铸数值模拟系统集成。运用NX的表达式技术,创建了溢流槽的参数化模型及对应的表达式,通过缺陷重心的投影得到溢流槽定位,实现了溢流槽快速建模。通过罩壳压铸件的应用实例,表明本系统简化了模拟步骤,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压铸CAE;NX平台;系统集成;参数化建模
1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01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复合材料
挤压温度对TC4
p
/ZK60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TC4p/ZK60镁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挤压温度下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杜宜卓,郭恩宇
2024, 44(8): 1097-1103.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5
摘要:采用熔体搅拌及压力下铸造工艺,制备了TC4
p
/ZK60镁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热挤压,研究了挤压温度对TC4
p
/ZK60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4
p
在制备过程中发生部分溶解,部分Ti和V扩散至Mg基体中,但是Ti与V并未与基体元素形成新相。Zn倾向于在TC4
p
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处富集,生成大量细小的MgZn
2
相。通过挤压变形后,复合材料内部发生部分再结晶,不同挤压温度下TC4
p
颗粒周围的再结晶程度不同,沿挤压方向的再结晶程度高于垂直挤压方向。在200~300 ℃内,随挤压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再结晶程度增加,Mg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当挤压温度为200 ℃时,TC4
p
/ZK60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94.6 MPa和353.6 MPa,伸长率为2.8%。
关键词:金属颗粒;镁基复合材料;挤压温度;力学性能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增材制造
射线透照方向对增材制造孔隙缺陷检测灵敏度定量影响
AI导读
“
在高温合金制造领域,研究者通过显微CT技术与CIVA软件模拟,探索了不同射线透照方向对孔隙缺陷检测灵敏度的影响,为提高缺陷检测准确性提供了新思路。
”
靖珍珠,辛旭晖,宋鸿玉,敖波
2024, 44(8): 1104-1107.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6
摘要:以激光选区熔化工艺制造GH3625高温合金为对比试样,内部预制了8个孔隙缺陷,研究不同射线透照方向对内部孔隙缺陷检测灵敏度的影响。采用225 kV显微CT技术获取内部孔隙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结果显示所有孔隙尺寸都大于设计尺寸。提取2号孔隙并导出STL格式三维模型,结合试样模型构建新的缺陷检测模型,采用CIVA软件模拟不同透照方向下射线DR成像仿真,分析不同透照方向下孔隙缺陷的对比度噪声比(CNR)指标,从而定量评价透照方向对孔隙缺陷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孔隙缺陷不同透照方向下的CNR不同,角度为10°时CNR值最大,而角度为230°时CNR值最小,透照方向对孔隙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影响较大。
关键词:增材制造;孔隙;显微CT;对比度噪声比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0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合金性能
Al-10Si-
x
Mg喷铸铝合金的组织及导热性能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通过喷铸成形工艺制备的Al-10Si-xMg合金,适量Mg元素的添加可显著提升合金的导热与力学性能,实现综合性能的优化。
”
王剑,朱艳艳,宁珍珍
2024, 44(8): 1108-1113.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7
摘要:采用喷铸成形工艺制备Al-10Si-xMg合金,研究了Mg含量对铸态与T6态试样微结构、热导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g元素促进铸态合金中α-Al基体球化,抑制枝晶形成,减少共晶Si相偏聚,进而显著提升T6态合金组织中共晶Si相分布的均匀性。共晶Si组织的优化减小电子散射,降低Mg固溶对电子散射的作用,使T6态Mg含量为0.4%(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获得399.2 cm
2
/(V∙s)的高电子迁移率,热导率为172.4 W/(m∙K),较Al-10Si合金降低约5.5%。同时,由于共晶Si与Mg
2
Si析出相的强化作用,合金的硬度显著增大,T6态Mg含量为0.4%合金的维氏硬度为1.13 GPa,较Al-10Si提升约126%。研究表明,适量Mg元素能够平衡Al-Si合金的导热与力学性能,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Al-Si合金;喷铸;热导率;硬度;T6热处理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16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性能研究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焊接速度对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显著影响。在300 r/min旋转速度下,焊接速度120 mm/min时接头抗拉强度最高,达382.7 MPa,耐腐蚀性能最佳。
”
张香云,刘通,耿家源
2024, 44(8): 1114-1118.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8
摘要:为了探究焊接速度与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性能的关系,在旋转速度为300 r/min,焊接速度分别为100、120和150 mm/min的工艺参数下对7075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来分析不同焊接速度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增加,焊核区晶粒和热机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变小。在相同的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均小于后退侧的。焊接速度从100 mm/min增加150 mm/min时,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先增加后下降,焊接速度为120 mm/min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382.7 MPa,达母材(550 MPa)的70%。随着焊接速度增加,焊核区的接触角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耐腐蚀性能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在300 r/min和120 mm/min条件下,接头耐腐蚀性能最好,此时焊核区的接触角和腐蚀电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996°和-0.74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0×10
-6
A/cm
2
。
关键词: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镍基高温合金CM247LC定向凝固组织的演化研究
AI导读
“
在高温合金CM247LC定向凝固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组织演变规律,为优化铸造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
杨叶,徐维台,赵国平
2024, 44(8): 1119-112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19
摘要:采用Bridgman法以2.5 mm/min的抽拉速度制备高温合金CM247LC定向凝固试样,研究定向凝固高度方向上的组织演变。采用体视显微镜(SM)、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JMatPro热力学计算软件、ProCAST铸造模拟软件等对铸态试样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柱状晶粒的竞争生长主要发生于距水冷盘60 mm以下的高度范围内;枝晶臂间距的变化主要依赖于轴向温度梯度与生长速度的变化,随距水冷盘距离提升,枝晶臂间距增加的趋势变缓。CM247LC的铸态组织除γ枝晶外,还包括γ/γ'共晶和MC碳化物,其尺寸变化规律与枝晶臂间距一致。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竞争生长;显微组织;CM247LC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08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Ag微合金化对Al-Mg-Si合金析出相结构的影响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Al-Mg-Si-Ag合金中Ag微合金化可降低β″相稳定性,促进β″相向β′相转变,为合金性能优化提供新思路。
”
王茹,邱铨强,吴蔚,袁悠悠,翁瑶瑶,刘玉爽
2024, 44(8): 1127-1131. DOI: 10.15980/j.tzzz.2024.08.020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分析,从形成焓、电荷密度和原子尺度微观结构等方面对Al-Mg-Si-Ag合金的析出相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微合金化后β″相的稳定性降低,Ag原子倾向于偏聚在β″相/基体界面处,这主要是由于Ag对电子的攫取作用;Ag微合金化后形成的β′相结构更为稳定,Ag原子能够进入β′相内部占据其Si
1
和Si
2
位置,且形成焓均低于β″相,促进β″相转变为β′相,这与Ag-Al原子间的强共价键有关;Ag微合金化对β相的结构稳定性不利,这主要是Ag-Mg原子间的弱键强导致的。
关键词:Al-Mg-Si合金;Ag微合金化;析出相;第一性原理计算;HAADF-STEM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0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研究·合金工艺
农用耕地机发动机曲轴箱体一体化压铸模浇排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AI导读
“
在农业机械制造领域,通过智铸超云软件优化压铸工艺,成功解决曲轴箱体冷隔和粘模问题,提升产品合格率至97%。
”
孙振宇,张伟,薛鹏基,李俊杰,于文波
2024, 44(8): 1132-1136. DOI: 10.15980/j.tzzz.2024.08.021
摘要:对农用耕地机发动机的曲轴箱体采用一体化压铸,以实现产品功能集成化和轻量化。由于铸件体积较大且壁厚不均匀,成形过程中铸件底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冷隔缺陷,并且部分区域出现粘模。为消除这些缺陷,使用智铸超云软件对压铸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原方案的浇排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即在铸件中部引入辅助内浇口以提高铸件底面充填温度。使用新方案后产品合格率达到97%。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冷隔缺陷;浇排系统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0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脉冲磁场对Mg-4Y-2.5Nd-0.5Gd-0.5Zr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调整脉冲磁场工艺参数,可显著改善Mg-4Y-2.5Nd-0.5Gd-0.5Zr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金晶粒尺寸最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为镁合金应用提供新思路。
”
刘武平,陈乐平,周全,袁源平,刘曜熙
2024, 44(8): 1137-1143. DOI: 10.15980/j.tzzz.2024.08.022
摘要:以Mg-4Y-2.5Nd-0.5Gd-0.5Zr镁合金为对象,采用OM、SEM、XRD、EDS及万能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脉冲磁场工艺参数对该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磁场能有效改善Mg-4Y-2.5Nd-0.5Gd-0.5Zr合金的凝固组织并提高其力学性能。在0~300 V、0~10 Hz、200~600 ℃内,Mg-4Y-2.5Nd-0.5Gd-0.5Zr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脉冲电压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脉冲频率和模具温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着脉冲电压的增加逐渐提高,随着脉冲频率和模具温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在脉冲电压为300 V、脉冲频率为5 Hz、模具温度为400 ℃时,合金的晶粒尺寸达到最小值,为41.66 μm,相比未处理的合金细化了18.82%。同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4.88 MPa和4.67%,相比未处理的合金分别提高了10.2%和45.94%。Mg-4Y-2.5Nd-0.5Gd-0.5Zr合金的最佳脉冲磁场处理工艺:脉冲电压为300 V、脉冲频率为5 Hz、模具温度为400 ℃。
关键词:脉冲磁场;Mg-4Y-2.5Nd-0.5Gd-0.5Zr镁合金;凝固组织;力学性能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0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汽车覆盖件用6451铝合金板材热变形行为研究
AI导读
“
最新研究揭示了6451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热压缩性能,通过Gleeble-35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建立了合金的热加工图,确定了最佳工艺窗口,并深入分析了其热变形机制。
”
冉继龙,赵经纬,刘贞山,纪艳丽,李秀磊,史晓成,乐启炽,朱庆丰
2024, 44(8): 1144-1149. DOI: 10.15980/j.tzzz.2024.08.023
摘要:通过Gleeble-3500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对6451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合金在不同温度(350~560 ℃)、不同应变速率(0.01~20 s
-1
)下平面热压缩流变应力与应变关系,建立了热加工图,确定了最佳热加工工艺窗口,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其热变形机制。结果表明,6451铝合金流变应力呈正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和负的温度敏感性。在较低温度和低应变速率下,应变主要集中于心部,表面与心部变形差距大,易造成失稳。在350~480 ℃、1~20 s
-1
及480~560 ℃、0.1~10 s
-1
条件下,6451合金具有较好的热加工性能。当变形温度较低、应变速率较高时,6451合金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随温度升高、应变速率降低,小角度晶界比例减少,大角度晶界比例增大,亚晶尺寸增大,出现再结晶晶粒,合金的软化机制逐渐由动态回复转变为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共存。
关键词:6451铝合金;热变形;热加工图;动态再结晶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01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复杂铝合金液力变矩器导轮低压铸造工艺研究
AI导读
“
在铝合金导轮铸件制造领域,通过改进分型工艺,成功解决了叶片尺寸不稳定和清理效率低的问题,为复杂铸件生产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
肖一
2024, 44(8): 1150-1152. DOI: 10.15980/j.tzzz.2024.08.024
摘要:采用组芯式分型工艺制备的复杂铝合金导轮铸件存在叶片尺寸不稳定、清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导轮叶片的结构特点,结合活块抽芯的模具结构形式,对导轮叶片砂芯的分型工艺进行了改进,制备出整体式分型工艺的砂芯,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导轮;砂芯分型;整体式分型工艺
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146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