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本刊
刊物简介
刊物征订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融媒体
媒体矩阵
公益直播
热点视频
文章推荐
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
专家服务
资源下载
会议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4
卷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推荐
气冷搅拌棒流变压铸在高强高导铝合金中的应用
祁明凡,朱国明,康永林,王继成,张莹,李谷南,张光金
2024, 44(3): 289-293.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1
摘要:开发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铝合金均匀凝固控制制备大体积半固态浆料工艺——气冷搅拌棒工艺(Air-cooled stirring rod process, ACSR),将该制浆工艺与压铸机衔接形成多条一体化智能流变压铸生产线进行铝合金大型薄壁件流变压铸高效制备。目前,ACSR工艺可实现在30 s内制备出40 kg固相率为25%~35%的大体积半固态浆料。该流变压铸工艺已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高品质铝合金大型薄壁件的制备领域得到产业化应用,制备的典型产品包括5G通信用散热壳体、滤波器壳体、天线机箱与新能源汽车用三电结构壳体、端盖、ABS系统阀体等。与传统压铸件相比,新工艺制备的铝合金铸件显微组织细小圆整、表面品质好、内部气孔少,且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
关键词:铝合金;均匀凝固控制;半固态浆料;流变压铸
34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5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高温变形对Al
0.1
(MoNbTa
0.7
ZrTi)难熔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董福宇,关金源,张悦,申向阳,郭子鹤,黄宏军,袁晓光
2024, 44(3): 294-298.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2
摘要:为了解决铸态难熔高熵合金中枝晶粗大及元素偏析问题,通过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出Al
0.1
(MoNbTa
0.7
ZrTi)难熔高熵合金,在Gleeble-3500试验热模拟机上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单轴高温压缩试验,探索了变形温度对Al
0.1
(MoNbTa
0.7
ZrTi)难熔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变形后,Al
0.1
(MoNbTa
0.7
ZrTi)难熔高熵合金仍为体心立方双相固溶体结构,并未改变其相组成。元素偏析现象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同时合金组织变均匀,枝晶晶粒尺寸变小。
关键词:难熔高熵合金;高温变形;体心立方结构;枝晶;偏析
135
|
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论述
偏离[001]取向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影响研究进展
何家宝,王亮,邹明科,徐福涛,孙兰,孟杰
2024, 44(3): 299-304.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3
摘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的主要受力方向为[001]晶体学方向,但叶片实际制备时受力方向一般会偏离[001]一定角度。介绍了偏离[001]晶体学取向不同角度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蠕变行为与偏离[001]取向角度的关系。综合来看,高温条件下,取向偏离角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较小;中温条件下,较小偏离[001]取向且靠近[011]取向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比较小偏离[001]取向且靠近[111]方向的更优。
关键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取向偏离度;蠕变变形;蠕变寿命
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Sn影响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吴宗钢,韦皓博,陈洁仪,阮世会,李晏,杨明波
2024, 44(3): 305-316.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4
摘要:综述了Sn单独添加以及Sn与其他元素复合添加对Mg-Al、Mg-Zn、Mg-Li或Mg-RE系等商用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Mg-Al-Sn、Mg-Sn-Zn、Mg-Sn-Mn、Mg-Sn-Ca/Sr、Mg-Sn-Bi和Mg-Sn-RE基等新型含Sn镁合金的研究开发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镁合金;含Sn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36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5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Ti-45Nb合金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胡金宝,牟义强,徐勤思,胡辰煜,李尚达,雷晓飞
2024, 44(3): 317-322.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5
摘要:Ti-45Nb合金密度低、塑性高、比强度高、杨氏模量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性能、抗自燃性能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综述了Ti-45Nb合金的物理特性、晶体结构、组织性能的特点以及常见的Ti-45Nb合金制备工艺,介绍了Ti-45Nb合金的性能改善途径,以及近年来Ti-45Nb合金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Ti-45Nb合金;性能;强化
4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05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计算机应用
基于相场模拟的Inconel 718合金定向凝固CET转变研究
董高高,王凯阳,吕少杰,潘昆明
2024, 44(3): 323-327.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6
摘要:基于多相场模型对Inconel 718合金定向凝固中的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ET)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下CET的凝固组织,研究了等轴晶、柱状晶和混合晶在凝固过程中的枝晶演化规律,并统计了合金体系中Nb和Cr元素沿高度方向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梯度从400 K/cm减小到10 K/cm,Inconel 718合金的凝固模式从柱状晶组织转变为等轴晶组织。同时,在凝固过程中,Nb在液相中偏聚,而Cr在固相中偏聚。
关键词:定向凝固;Inconel 718合金;相场法;微观组织演化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3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无挡墙中间包内流动状况数值模拟研究
黄京宇,金焱,甘菲芳,林鹏,程常桂,王家轩,孙逸飞鸿,张博翔,李军,李晓婷,吴健舟
2024, 44(3): 328-332.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7
摘要: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国内某厂的中间包不设置挡墙对中间包流场的影响,并用水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设置挡墙的中间包内,夹杂物碰撞长大的区域主要是湍流抑制器内和上方空间及上下挡墙之间区域。中间包不设挡墙将出现大面积的超低速流区,死区扩大,平均停留时间大幅延长。改造湍流抑制器,将残钢孔改成直径为ϕ75 mm、孔宽为150 mm的导流孔,可减少死区和超低流速区,平均停留时间大幅延长,长水口吹氩流量可以提高至2.5×10
-4
Nm
3
/min而不出现渣眼现象,有利于夹杂的去除,但是去除挡墙后有利于夹杂物碰撞长大的区域将大幅缩减。
关键词:中间包;挡墙;流场;卷渣
3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复合材料
淬火对Cu-Pb-Sn/Fe双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陈宁宁,张国伟,张有贵,任晓燕
2024, 44(3): 333-338.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8
摘要:为实现铜/钢双金属材料高强度结合,避免界面开裂、铜层脱落等问题,将传统固-液复合铸造与淬火工艺相结合,研究了淬火对铜/钢双金属界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工艺加快了冷却速率,α-Cu相枝晶得到细化。当淬火温度为800 ℃时,Pb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界面处铜侧细晶区晶粒尺寸减小,增加了α-Cu的晶界,从而使铜/钢双金属原子互扩散距离增大至11.95 μm,剪切强度达到最高值247.2 MPa,力学性能理想。
关键词:淬火;Pb颗粒;晶界;力学性能
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1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汽车制动盘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缺陷分析
倪建,杨智勇,翟庆华,胡宝军,宋浩文,曹玉飞
2024, 44(3): 339-343. DOI: 10.15980/j.tzzz.2024.03.009
摘要:以分体式实心新能源汽车制动盘盘体为对象,依据ProCAST仿真结果,设计了良好的浇注工艺参数,浇注系统内添加半球形缓冲区域以实现顺序凝固,优化抽真空、充型及保压三阶段压力参数,确定保压时间为260 s、凝固时间为180 s,采用机械搅拌法铸出表面良好的制动盘盘体。对盘体内部进行缺陷分析,发现盘体内存在局部粗晶,过滤网前沿颗粒堆积达到30%(体积分数),过滤后基体内SiC含量仅为18%。将机械搅拌铸造工艺改为超声电磁复合搅拌后,盘体内粗大枝晶解理破碎,SiC颗粒弥散均匀且颗粒含量为20%,符合要求。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缺陷分析;超声电磁复合搅拌
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ZnO改性石墨烯-镁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
黄瑞民,王斌,查春梅,崔艳宏,王伟
2024, 44(3): 344-348.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0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积法合成了ZnO改性石墨烯纳米片(GNS)并添加到AZ91D合金中制备了AZ91D-0.1GNS镁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ZnO改性GNS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ZnO能有效包覆到GNS表面,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ZnO改性GNS显著细化镁合金的晶粒组织,改善了GNS与镁基体的强界面结合质量,细晶强化、应力转移强化效果明显。
关键词:AZ91D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片;力学性能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微合金化对多相增强铜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组织性能影响
张震,黄润华,吕书林,王锦程,吴树森,郭威
2024, 44(3): 349-353.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1
摘要:以具有多相复合结构的[(Zr
0.5
Cu
0.5
)
0.93
Al
0.07
]
97
Ta
3
(摩尔比)非晶复合材料为基础,通过不同元素的微合金化(Ti,Co,Sn),探讨了合金化元素对多相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n元素能够同时提高基体的非晶形成能力与B2-CuZr相的热稳定性,避免凝固过程中B2-CuZr相发生马氏体相变或基体中其他结晶相的析出,获得了增强相均匀分散的多相增强铜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开发的[(Zr
0.5
Cu
0.5
)
0.925
Al
0.07
Sn
0.005
]
97
Ta
3
非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塑性应变相比[(Zr
0.5
Cu
0.5
)
0.93
Al
0.07
]
97
Ta
3
分别提升了9.6%和131.3%。
关键词:非晶复合材料;微合金化;多相复合组织;强韧性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590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合金工艺
气-粉复合精炼方式对ZL205A净化效果的影响
张钰鑫,张文达,王宇,宋和谦,毛红奎,朱嘉伟,徐宏
2024, 44(3): 354-358.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2
摘要:对ZL205A合金进行了不同顺序的熔剂(粉)和旋转喷吹(氩气)以及旋转喷吹内喷粉复合精炼,利用测氢仪、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气-粉复合方式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熔剂能增大夹杂与熔体界面活性,降低铝液黏度,其与旋转喷吹氩气复合方式对ZL205A合金熔体除气除杂效果有较大影响;旋转喷吹内喷粉工艺取得了最佳净化效果,熔体氢含量从0.176 mL/(100 g) Al降到了0.087 mL/(100 g) Al,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未精炼合金分别提高了19.2%、18.3%和100%。
关键词:ZL205A;旋转喷吹;复合精炼;氢含量;力学性能
3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新型含铝Fe-C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孙胜英,孙锦超,杨鑫,梁顺星,张喜亮,刘宏基
2024, 44(3): 359-363.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3
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18Ni-12Cr-3Al合金进行压缩试验,其变形温度为925~1 175 ℃、应变速率为0.01~10 s
-1
。分析了合金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了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并结合
θ
-
σ
曲线上的拐点,采用拐点法研究其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Fe-18Ni-12Cr-3Al合金应力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降低而升高,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力和峰值应力之间具有相关性,即
σ
c
=
0.95
σ
p
。依据热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热激活能为376.1
k
J
/
m
o
l
,应变为0.1时的最佳热加工区域是变形温度为1 110~1 160 ℃,应变速率为0.01~1 s
-1
。
关键词:Fe-18Ni-12Cr-3Al合金;热变形行为;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0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上引连铸工艺参数对无氧铜杆坯凝固行为影响研究
徐勇,郑莲宝,王松伟,梅伟,聂艳春
2024, 44(3): 364-371.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4
摘要:针对ϕ30 mm无氧铜杆坯,建立了温度场计算理论模型,采用CA-FE法分析了上引连铸工艺参数对无氧铜杆坯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强度和铸造温度不变时,随着杆坯牵引速度提高,结晶器内部铜液凝固位置向出口方向移动,液穴深度增加,导致杆坯出口温度不断升高,并且牵引速度与出口温度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当冷却强度和牵引速度不变时,随着铸造温度升高,结晶器内铜液面高度增加,凝固位置上移,而液穴深度无明显变化。CA-FE铸坯组织模拟发现,以牵引速度为变量时,较低的牵引速度使得凝固组织几乎全部为粗大的柱状晶且数量较少,柱状晶沿牵引方向生长,随着牵引速度增大,表层出现了细晶区,柱状晶变得细长且数量增加,柱状晶与牵引方向的夹角减小,当牵引速度增大到5.5 mm/s时,芯部开始出现少量等轴晶;以铸造温度为变量时,铸造温度升高使得柱状晶数量、尺寸和生长方向无明显变化,而芯部等轴晶数量减少,逐渐被柱状晶取代。
关键词:无氧铜;上引连铸;CA-FE法;牵引速度;凝固
7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05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的热处理球化研究
卢才璇,吴昊,马恒,王利民,钱苗,汤超,何卫,陈胜男
2024, 44(3): 372-376.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5
摘要:以过共晶Al-24Si合金为研究对象,对经过变质处理的Al-24Si合金进行固态扩散加热、半固态加热处理,促使初生Si均匀、球化,确定了优化处理工艺,以提高合金性能。结果表明,固态扩散加热最佳参数为540 ℃保温12 h,初生Si逐渐长大并钝化;半固态加热最佳参数为615 ℃保温15 min,初生Si形态明显改善、球化,形状因子可达到0.80以上。
关键词: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Si;固态扩散加热;半固态加热;球化
50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5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T6处理对ZK61M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付广艳,薛丰,张行,周尧
2024, 44(3): 377-381.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6
摘要:将挤压态ZK61M镁合金在450 ℃固溶24 h,然后进行180 ℃,保温4~10 h时效处理。分别采用析氢法、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研究挤压态、固溶态及不同时间时效处理的镁合金的腐蚀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腐蚀产物和腐蚀形貌进行观察,并使用能谱和XRD对其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及时效处理改变了ZK61M镁合金组织中第二相的大小与分布,进而提升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时效4 h时合金晶界处析出颗粒状连续分布的第二相,降低了合金的腐蚀速度,合金耐蚀性能最好。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合金中第二相数量增加,并出现非均匀分布的块状、条状析出相,使合金的耐蚀性降低。
关键词:ZK61M;时效时间;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双层双向整体导向器铸造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罗贵敏,王颂,张宇,殷亚军,胡兵,李荣幸
2024, 44(3): 382-385.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7
摘要: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双层双向结构整体导向器铸件毛坯缩松缺陷超标问题,通过将华铸CAE仿真模拟结果与荧光、显微组织观察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了双层双向整体结构导向器缩松缺陷分布形态和产生原因,制定了针对缩松缺陷问题的铸造工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工艺方案生产导向器缩松缺陷得到显著改善,关键部位冶金超标缩松缺陷已完全消除。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双层双向整体导向器;缩松;工艺优化
79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3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合金性能
回归再时效热处理对7046铝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黎凡夫,夏鹏,陈斌,项胜前,朱世安,张留艳,李润霞
2024, 44(3): 386-391.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8
摘要:采用室温拉伸试验、极化曲线测试、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回归再时效(RRA)热处理过程中回归温度、回归时间对704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RRA工艺可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强度上也不低于T6态合金。经120 ℃×24 h预时效+180 ℃×15 min回归+120 ℃×24 h再时效的RRA工艺处理后,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为490.3 MPa、467.8 MPa,高于T6态的487.1 MPa、452.7 MPa;同时耐腐蚀性能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自腐蚀电流密度为8.616×10
-7
A/cm
2
,为T6态的18.9%。
关键词:7046铝合金;回归再时效;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26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热处理对Mg-Gd-Y-Zn-T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郅玄乐,丁志兵,张帅,郭文敏,陈东瑞
2024, 44(3): 392-397. DOI: 10.15980/j.tzzz.2024.03.019
摘要:以铸态、固溶态和时效态 Mg-Gd-Y-Zn-Ti稀土镁合金为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子拉伸试验机分析了热处理对 Mg-12Gd-xY-1Zn-0.6Ti(质量分数,%)合金(x=0,0.4,0.8,1.2,%)的微观组织、微区成分、物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Mg-12Gd-xY-1Zn-0.6Ti合金中存在LPSO相,且LPSO相为Mg
12
Gd
5
(Zn,Y)。添加0.8%的Y的合金力学性能最优,其抗拉强度为222 MPa,屈服强度为149 MPa,伸长率为3.76%。固溶处理后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抗拉强度达到了272 MPa,屈服强度达到了188 MPa,伸长率达到了5.4%。加Y合金的峰时效响应强烈,峰时效态Mg-12Gd-1Zn-0.6Ti-0.8Y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达到了388 MPa,屈服强度为267 MPa,伸长率为6.44%。
关键词:Mg-Gd-Y-Zn-Ti合金;稀土镁合金;热处理;力学性能
4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60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In对Sn-Cu-Ni焊料的润湿性、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新宝,刘亚,郭志球,陈军修,王建华,苏旭平
2024, 44(3): 398-402.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0
摘要:在Sn-0.7Cu-0.1Ni焊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In,研究了In加入量对焊料合金微观组织、熔化性能、力学性能、润湿性能及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In加入量增加,焊料合金的熔点降低,抗拉强度增大,显微硬度变小,润湿性得到优化。同时,焊料合金与Cu基体的界面组织中(Cu,Ni)
6
Sn
5
相层有增厚的趋势。
关键词:Sn-Cu-Ni-In合金;熔化性能;力学性能;润湿性;界面反应
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0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Er和Zn对压铸Al-9Si-0.6Fe-0.2-Mn-0.2Mg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范晓明,马琳霞,卢晓斌,吕晓刚,黄刚福
2024, 44(3): 403-407.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1
摘要:使用普通卧式压铸机制备了Al-9Si-0.6Fe-0.2Mn-0.2Mg-X(X=0.2Er、0.4Er、0.6Er、0.4Er+1.5Zn)合金的压铸拉伸试样,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其铸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Al-9Si-0.6Fe-0.2Mn-0.2Mg合金中单一添加0.4%的Er时,合金组织中的α-Al和共晶Si细化变质效果相对较好,其抗拉强度为228.1 MPa;复合添加0.4%的Er + 1.5%Zn时,合金组织中的共晶Si相和α-Al相变得更加细小、圆整,提升了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HV)分别达到了278.2 MPa、6.3%和91.9。
关键词:Al-Si压铸合金;Er;Zn;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5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Sn含量对Al-10Si-1.5Mg-
x
Sn合金阻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嘉盛,许吉,张志豪,赵梓尧
2024, 44(3): 408-414.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2
摘要:研究了Al-10Si-1.5Mg-xSn(x=0~6.0)合金的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组织特征,分析了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随Sn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Sn加入使合金中的α-Al基体组织细化,并且Sn与Mg产生Mg
2
Sn相,导致Mg
2
Si相的数量减少;Sn含量增加到4.0%时,α-Al仍保持细小特征,β-Sn以及Mg
2
Sn数量较多且呈弥散均匀分布;Sn含量进一步增加至6.0%时,α-Al、β-Sn和Mg
2
Sn明显粗化。随着Sn含量从0升高至6.0%,合金的抗拉强度从206 MPa逐渐减小至169 MPa,伸长率基本保持在2.0%。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Sn含量的增加先提升后降低,Sn含量为4.0%时,阻尼性能较高,25 ℃/1 Hz、200 ℃/1 Hz和25 ℃/40 Hz条件下阻尼损耗因子tanh分别达到0.038、0.058和0.069。
关键词:铸造铝合金;Sn微合金化;阻尼性能;力学性能
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罐身用3104合金熔铸过程熔体质量评价与控制
蒋会学,李虎田,王国军,陈有财,郑志凯,贺铭兰,谷宁杰,赵蛟龙
2024, 44(3): 415-418.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3
摘要:以某电解铝企业罐身用3104合金熔铸过程熔体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PoDFA(Porous Disc Filtration Apparatus)法开展离线测渣分析,重点考察了熔铸线上典型位置处(保温炉出口、在线除气后、深床过滤后)渣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电解铝合金化方式生产3104铸锭,保温炉出口熔体渣含量偏高,为0.202 mm
2
/kg,渣的种类以TiB
2
颗粒和Spinel(尖晶石)为主。经在线除气后,渣含量降低,为0.129 mm
2
/kg,但整体含量仍偏高,渣的种类仍以TiB
2
颗粒和Spinel为主。经深床过滤后,渣的含量降至0.031 mm
2
/kg,渣的种类主要为Spinel。通过适当降低保温炉内熔体温度、延长静置时间、深床过滤前增加板式粗过滤等熔体处理工艺的优化,实现了3104合金熔铸过程熔体质量的有效提升,从而显著降低了后续冲罐过程的断罐率。
关键词:罐身用3104合金;熔体质量;评价;控制
2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5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Ni、Zr对Al-Si-Cu-Mg合金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路通,邱楚,张跃波,薛冠霞,宋炜,刘涛,李虎田
2024, 44(3): 419-423.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4
摘要:利用金属型铸造开展了Al-Si-Cu-Mg过共晶活塞合金的制备,通过Thermo-Calc软件对不同合金中耐热相的体积分数进行计算,结合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的组织进行定量金相分析,同时对合金在350 ℃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Ni和Zr含量对铸造Al-Si-Cu-Mg基过共晶活塞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和面积分数与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增加,Al-12.5Si-4.0Cu-1.0Mg合金在350 ℃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增加,伸长率逐渐降低,组织中的Al
3
Ni和Al
3
CuNi相的数量增多,并且形貌由针状和棒状逐步演变成块状和团簇状,耐热相面积分数也有明显增加;随着Zr含量增加,Al-12.5Si-4Cu-1.0Mg-1.5N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逐渐增大,组织中的AlSiNiZr相数量逐渐增多,并且耐热相面积分数逐渐增大。Al
3
Zr沿着铝基体[001]轴析出,并且与铝基体共格,形成高温强化相,通过强化铝基体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强度。
关键词:过共晶活塞合金;耐热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66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应用·压力铸造
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压铸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卢信学,邓益民,束学道,孙宝寿,李光浩
2024, 44(3): 424-427.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5
摘要:对铝合金发动机后端盖进行了压铸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对可能产生缩孔、缩松的部位进行预测。分析了充型、凝固过程,对冷却水道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压铸工艺参数:浇注温度为680 ℃,压射速度为4 m/s,模具预热温度为220 ℃。用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压铸生产和检测,结果表明压铸件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铝合金;压铸;数值模拟;正交试验
1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5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应用·精密铸造
钛合金精铸件工艺孔补焊变形规律预测及验证
李峰,孙智,崔新鹏,马静,刘小江,南海
2024, 44(3): 428-432. DOI: 10.15980/j.tzzz.2024.03.026
摘要:为了掌握钛合金铸件补焊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分布,基于仿真分析和工艺试验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关键仿真参数的校核,对热输入的电压进行了实际测量并校核了双椭球热源模型,针对滑轨套筒铸件的工艺孔开展了不同补焊电流下铸件变形模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焊接电流分别为100、150以及200 A时,铸件工艺孔附近的变形呈下凹趋势,变形量均约为0.1 mm。随着焊接电流增大,铸件的弧面中部变形量逐渐增大,由0.08 mm增至0.2 mm,这与Sysweld仿真预测的趋势一致。
关键词:钛合金;补焊;变形;仿真模拟
1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64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