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4 1

      本期推荐

    • 樊振中,丛延,吴凌华,李卫东,苗健,刘国,张勇为,彭石磊,肖佑涛,杨欢
      2024, 44(1): 1-8.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1
      摘要:采用低压铸造工艺在715 ℃浇注了ZL114A异形结构导弹壳体,充型和凝固时长分别为4.79 s与1 615 s,实现了自上而下的平稳充型,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内向外的凝固顺序。结果表明,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α-Al+Si共晶体、Mg2Si相与Al3Ti相等组成,导弹壳体顶端、中部和底部区域平均晶粒直径分别为116.09、147.76与178.33 μm;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与弹性模量均值分别为344.66 MPa、275 MPa、8.44%和71.5 GPa,离散系数分别为0.55%、0.93%、3.5%与0.7%。沿导弹壳体高度方向自上而下本体试样力学性能连续下降,顶端区域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与弹性模量分别为364 MPa、284 MPa、9.2%与71.5 GPa;时效热处理保温后铸态板条状、块状Si相形貌转变为近球状,断口表面残留大量微观韧窝,断裂机制为典型的韧窝断裂。  
      关键词:ZL114A;导弹壳体;异形结构;力学性能;凝固成形   
      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杨湘杰,宫梦奇,白娜,邹伟峰,郑彬,刘钦标
      2024, 44(1): 9-15.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2
      摘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IN718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10 ℃×30 min的热处理后,合金晶粒度为7~8级,微观组织均匀,缺陷较少,此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HV)达到250.48,抗拉强度比未处理合金提升了8.48%,腐蚀点面积最小,约为1 132.66 μm2。经过900 ℃×30 min的热处理后的合金腐蚀后增重最少,约为0.001 0 g,其次是810 ℃×30 min热处理后的合金,增重约为0.001 3 g。  
      关键词:热处理;IN718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研究·论述

    • 李梦琳,陈保安,韩钰,祝志祥,杨长龙,迟铖,隋合轼,马洪峰,徐中凯,郑薇
      2024, 44(1): 16-2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3
      摘要:耐热铝合金导线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导线,在现有输电走廊增容改造、大容量线路建设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与广阔应用前景。综述了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介绍应用了高性能加强芯的新型耐热铝合金导线的种类及性能特点,并提出了未来耐热铝合金导线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耐热铝合金导线;Al-Zr合金;电导率   
      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66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研究·计算机应用

    • 蔡振林,刘斌,文劲松
      2024, 44(1): 21-25.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4
      摘要:针对压铸件缺陷检测的数据集难以收集、检测效率较低以及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开发了基于YOLOX模型的压铸件缺陷检测软件。用自开发软件的数据增强模块对原始数据集进行增强,解决了压铸件缺陷数据集不充裕的问题;随后将YOLOX算法的Darknet53结构替换为ShuffleNetv2-plus结构,使得利用YOLOX模型检测压铸件缺陷的平均检测精度由原模型的86.51%提升至89.19%,提升了YOLOX模型识别压铸件缺陷的准确率。  
      关键词:压铸件缺陷;缺陷检测;ShuffleNetv2-plus;YOLOX;数据增强   
      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陈云,程飞,周澳华,杨鹏,董其娟,梁乘鹏
      2024, 44(1): 26-29.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5
      摘要:为了实现汽车车身的轻量化,建立铝合金转向节最大实体模型,运用SIMP插值模型进行多工况拓扑优化,并结合挤压铸造成形要求完成了铝合金转向节的结构优化。研究表明,各工况下转向节所受到的最大应力远小于屈服极限,并且质量较球墨铸铁减少60.9%。经T6热处理后,转向节本体取样的平均抗拉强度为311.03 MPa,屈服强度为252.13 MPa,伸长率为7.45%,力学性能均大于产品的规定值,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关键词:拓扑优化;转向节;挤压铸造;轻量化   
      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4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研究·合金性能

    • 方东,张安,罗爱娇,雷浩锋,李波,赵光伟,叶喜葱
      2024, 44(1): 30-35.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6
      摘要:采用非自耗真空熔炼炉制备了一组非等摩尔比的高熵合金(NiAl)63-xV20Cr17Bx(x=0、0.2、0.4、0.6、0.8和1.0,摩尔比),通过XRD、EPMA、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B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63V20Cr17合金为B2+BCC双相共晶结构,属于海藻状共晶枝晶,规则的片层共晶被不规则的片层共晶包围。随着B含量增加,(NiAl)63-xV20Cr17Bx合金的微观结构由片层状共晶结构(x=0)转变为亚共晶结构(x>0.4),纳米沉淀物(含M2B化合物)在初生相上析出。合金硬度先增加后减小,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持续增大。当x=0.8时,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HV)为556,屈服强度为1 523 MPa,断裂强度为3 348 MPa,断裂应变为34.5%。  
      关键词:高熵合金;共晶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3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刘晟宇,黄伟屹,杨舒琴,周义明,陈基略,贺翠云,姜汝意
      2024, 44(1): 36-4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7
      摘要:通过试错法在AlSiTiCrMnFeNi合金体系中寻找有望成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多元单相高熵合金,并通过DSC和硬度测试判断其性能。试验发现一种具有HCP结构的6元单相高熵合金,其成分为τ-Si19.8Ti26.4Cr10.1Mn13.3Fe18.6Ni11.8,硬度(HV)高达963.6,在1 400 ℃以下不发生相变,相结构稳定,具有优良的硬度和热稳定性。  
      关键词:高熵合金;单相;热稳定性;HCP   
      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32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赵凯,黄蕾,赵胜祥,倪俊杰,赵性川,黄宝旭,马杰,王长征
      2024, 44(1): 41-45.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8
      摘要: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不同W含量的FeCoCrNiWx系高熵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MFT-EC4000往复型电化学腐蚀摩擦磨损试验仪、显微硬度计以及轮廓测量仪分别对合金的组织结构、形貌、成分分布、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FeCoCrNiWx高熵合金均具有简单的面心立方体结构(FCC);随着W含量增加,高熵合金由单一的FCC相转变为FCC相+μ相;当x=0.5时,FeCoCrNiW0.5硬度(HV)为196.75,体积磨损量最低,合金具有较好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和第二相(μ相)强化。  
      关键词: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磨擦性能   
      2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3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刘新华,朱洪军,陈明岚,冯恩浪,郝志刚,陈宗宁,郭恩宇,康慧君,方建儒,王同敏
      2024, 44(1): 46-5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09
      摘要:基于TiB2增强AlSi10MnMg合金压铸件,研究TiB2颗粒对AlSi10MnMg合金铸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TiB2降低了预结晶晶粒(ESCs)的尺寸,改善了富铁相的尺寸及形貌,AlSi10MnMg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同步提高。当TiB2添加量为0.018%时,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到160.5 MPa 、296.3 MPa和6.7%,较AlSi10MnMg合金分别提高了5.3%、11.5% 以及115.9%。试样的拉伸断口观察发现有许多细小的韧窝和较少的撕裂棱,主要断裂机制为韧脆混合断裂。进一步增大TiB2添加量,韧窝数量减少,断面处脆性断裂比例升高。  
      关键词:TiB2;真空压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21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李积鹏,谯德高,罗晓阳,董世文,彭鹏,闫显涛,陈翠
      2024, 44(1): 51-54.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0
      摘要: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Zn-9.5Al-3Mg-0.01Ce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炉冷条件下,该合金由初生Al枝晶,Al+MgZn2二元共晶,Al+Zn+Mg2Zn11三元共晶构成,初生Al枝晶不是单相。Al枝晶的边缘区域存在明显的台阶状形貌。结合线扫描结果可知,枝晶中心区域的Al含量比枝晶边缘部分高得多,而Zn含量则低得多。这是由于合金在凝固时发生了包晶反应。  
      关键词:Zn-Al-Mg合金;微观组织;包晶反应   
      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何鹏,袁子洲,张香云,张咪
      2024, 44(1): 55-58.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1
      摘要: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ZK60A镁合金表面沉积Fe78Si9B13非晶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和阻抗测试研究了非晶涂层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涂层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非晶占比高,孔隙率小。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显示涂层腐蚀速率远低于镁合金基体,且低于骨缺损修复前两阶段的降解速率上限,阻抗谱分析结果与极化曲线对应,涂层在 SBF 中的耐蚀性明显高于镁合金基体。  
      关键词:ZK60A 镁合金;铁基非晶涂层;电化学测试;SBF   
      2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2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钟明,赖昀昊,古文丽,马乾康,邓同生
      2024, 44(1): 59-63.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2
      摘要:通过添加Sc对6061铝合金组织及性能进行改性。通过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6061和6061-0.2Sc铸锭并经550 ℃×12 h均匀化退火,随后进行了热挤压变形和570 ℃×1 h水淬+175 ℃×5 h空冷的固溶时效热处理,研究挤压变形前后Sc微合金化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组织与性能演变。结果表明,Sc具有晶粒细化效应,均匀化后6061-0.2Sc晶粒尺寸为20~50 μm。挤压并经固溶时效热处理后6061-0.2Sc晶粒相比于6061更细小均匀。添加Sc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得到提升,宏观断口平整,拉伸断裂模式由韧脆性混合断裂转为韧性断裂,腐蚀电流密度由946.62 μA/cm2下降为568.05 μA/cm2,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关键词:铝合金;稀土;挤压变形;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2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66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姜心成,李亨,腾兴宇,唐丽,王东明,吴玉程
      2024, 44(1): 64-67.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3
      摘要:为探究微量元素复合添加对Al-Si合金晶粒大小、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熔炼制备了Al-8Si-0.6Mn-0.4Mg-0.15Ti-xSc(x=0,0.2,0.4,0.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结合金相组织图、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技术手段对合金的晶粒形貌、尺寸及强韧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铸态Al-8Si-0.6Mn-0.4Mg-0.15Ti-xSc合金的主要物相包括:α-Al基体、共晶Si相、Al3Ti、Al3Sc、AlMnTi、富Fe相等。Ti含量为0.15%的情况下,调整Sc含量为0.2%,可以获得最优的细化效果,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为46 μm,抗拉强度达到221 MPa,伸长率为5.9%。  
      关键词:Al-Si合金;微观组织;复合添加;力学性能   
      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5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秦建,赵第甲,陈露,李建宇,潘宇,吴树森,郭威,吕书林
      2024, 44(1): 68-73.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4
      摘要:研究了Sn和Ca含量对挤压铸造Mg-Sn-C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上升,Mg-Sn合金的晶粒细化,Mg2Sn相逐渐增多,合金力学性能升高,当Sn含量为5%时性能理想。当Ca含量不超过1%时,随着Ca含量上升,Mg-Sn-Ca合金晶粒明显细化并形成CaMgSn相,合金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Ca含量超过1%时,合金中第二相粗化并发生团聚,导致合金性能降低。  
      关键词:镁合金;挤压铸造;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1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胡奎深,邹鹑鸣,孙少波,肖瑞,王宏伟,魏尊杰
      2024, 44(1): 74-78.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5
      摘要:研究了Sc合金化对铸造Al-Li-Cu-Mg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的Sc对合金晶粒细化效果显著,同时Sc合金化还会促进时效态合金基体中核/壳状复合结构粒子的析出。在室温及200 ℃下拉伸时,含Sc合金显示出更优异的强塑匹配性,这归因于细化强化和沉淀强化(δ′-Al3Li相及核/壳状复合结构粒子)的综合作用;当拉伸试验温度升高至300 ℃时,晶界弱化效应使含Sc合金的强度急剧下降而伸长率显著提升。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基准合金室温的断裂模式为准解理断裂,温度对合金的断裂模式无显著影响;含Sc合金室温的断裂模式为典型的沿晶断裂,200 ℃下该合金的断裂模式转变为沿晶和穿晶混合断裂,拉伸试验温度提高至300 ℃,断裂模式最终变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关键词:铸造Al-Li合金;Sc合金化;力学性能;断裂模式   
      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1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王亚东,肖天祥,李薇,岳松,隋育栋
      2024, 44(1): 79-83.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6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布氏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仪器,结合自行设计的低压铸造阶梯形模具,研究了铸件壁厚(5、15、30和60 mm)对Al-5.8Zn-2.3Mg-1.7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壁厚处合金的微观组织差异显著,壁厚越薄的区域组织越细密,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晶间共晶组织宽度变窄。随着壁厚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厚度为30 mm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硬度(HBW)、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18、300.26 MPa和7.55%,断口形貌以韧窝+解理面为主。  
      关键词:Al-5.8Zn-2.3Mg-1.7Cu合金;铸件壁厚;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3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1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研究·合金工艺

    • 赵健,章丽艳,向朝建
      2024, 44(1): 84-87.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7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C19400合金常规铸造与改进铸造方式制备铸锭及铜带缺陷形貌,通过工业CT V/Tome x m以20 μm的扫描分辨率进行缺陷的3D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双水冷环的改进铸造工艺方式,铸锭晶粒细化明显,晶粒尺寸约为15 mm,柱状晶区占比较少,而等轴晶区占比较大;铸锭心部等轴晶区试样的工业CT 3D缺陷检测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常规铸造方式铸锭中缺陷数量较多,分布呈现网络状,缺陷尺寸达0.599 mm;改进双水冷环铸造中,铸锭中缺陷数量明显较少,分布较为分散,缺陷尺寸约0.161 mm;铜带起泡、起皮和分层缺陷内部颗粒相及条纹和铸态缺陷内部颗粒相和条纹基本一致,该类铜带缺陷由铸锭中的缩松缺陷所致,需要减少铸锭中缩松缺陷。  
      关键词:C19400合金;铸造工艺;缺陷形貌   
      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林琳,薛祥义,黄旗,吴天栋
      2024, 44(1): 88-94.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8
      摘要:以“⊥”型和棒状试样为例,研究了反重力条件下,铸造工艺参数对ZL205A合金铸件充型性能和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平均壁厚小于3 mm的薄壁铸件,由于差压铸造充型过程比低压铸造平稳,所以铸件成形更好,但无法成形尖角结构;提高浇注温度或铸型预热温度,均能使差压铸造薄壁ZL205A合金铸件的充型性能得到改善,且提高浇注温度效果更明显。与低压铸造相比,差压铸造可显著细化ZL205A合金晶粒度,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与铸型温度,均能进一步细化晶粒,且提高浇注温度使晶粒细化效果更显著。对于有一定截面厚度的ZL205A合金铸件,差压铸造时,当截面厚度超过一定量时,充型性能受铸型温度及浇注系统设计的影响较小,提高铸型温度,铸件产生孔洞类缺陷的几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差压铸造;充型性能;凝固组织;ZL205A合金   
      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5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石林,王延绅,周灿旭,金云学,刘源
      2024, 44(1): 95-98. DOI: 10.15980/j.tzzz.2024.01.019
      摘要:研究了热压温度对梯度高硅铝合金中间层宽度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下梯度高硅铝合金组织中的热应力分布以及中间层宽度对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中间层会出现从界面分明到界面层模糊再到中间层消失的过程,且中间层的存在促进了Si在焊缝附近的扩散。模拟结果表明,中间层宽度越宽,高硅铝合金整体的平均热应力越大。虽然Al基体的平均热应力大于Si相的,但是应力极值主要出现在Si相中。  
      关键词:数值模拟;高硅铝合金;梯度结构;热应力   
      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5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梁震江,郑万,刘鹏,明江勇,陈迪望,张文文
      2024, 44(1): 99-104.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0
      摘要:采用SEM、EDS及XRD分析了某SCR 7000铸轮结晶器表面结垢层,结合喷淋冷却水与高温铸轮相互作用探究了铸轮结晶器结垢机理。研究表明,铸轮结晶器内腔凹槽垢层由炭黑、Cu、Cu2O和CaO等物相混合组成,是乙炔燃烧不完全形成的炭黑富集、冲渣水中CaCO3浓缩析出、高温分解及Cu结晶器、铜坯的高温扩散等因素复合形成的,而铸轮结晶器底部与外侧垢层主要由CaCO3组成。这是因铸机冷却水蒸发、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铸机喷淋水硬度高,在高温铸轮表面CaCO3晶体过饱和析出,铸轮底部喷淋水膜中CaCO3颗粒受离心力作用,加速了CaCO3晶体水垢形成。铸轮结晶器各个面结垢层的物相、厚度、均匀性的差异导致了倒梯形铜坯凝固组织的异常。通过降低铸机浊环水硬度和采用净循环水冲渣的工艺措施,铸轮结垢程度与铜坯凝固组织明显改善。  
      关键词:铸轮结晶器;铜坯凝固组织;结垢机理   
      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0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赵春芳,马光全,颜泽华,胡茂良,吉泽升
      2024, 44(1): 105-11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1
      摘要:以汽车差速器支架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浇注温度下近液相线挤压铸造AZ91D镁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浇注温度由595 ℃升至665 ℃时,合金内部球状晶逐渐长大成蔷薇状晶,平均晶粒尺寸由 21.02 μm增大到58.13 μm。第二相β-Mg17Al12的含量从18.55%提高到49.72%,且分布均匀性逐渐降低。浇注温度较低(595 ℃和605 ℃)时,合金拉伸断口存在大量韧窝和小面积的解理平面;随着浇注温度提高,断口的韧窝数量、解理台阶逐渐减少。浇注温度为605 ℃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29.2 MPa,伸长率为3.16%,均达到了最大值。  
      关键词:浇注温度;近液相线挤压铸造;AZ91D 镁合金;微观组织   
      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研究·复合材料

    • 陆仕平,朱训明,刘建平,胡成博,吴树森
      2024, 44(1): 111-115.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2
      摘要:通过对比原位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的时效行为,研究了TiB2颗粒对时效行为的影响以及颗粒促进时效沉淀的机制。此外,还研究了时效过程中TiB2/Al-4.5Cu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iB2颗粒加速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同时TiB2颗粒附近的高密度位错导致了Al2Cu相的不均匀析出。相较于基体合金,TiB2/Al-4.5Cu复合材料的峰时效时间由20 h缩短至8 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这与Al2Cu析出相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比时效前提高了24%,比时效的基体合金提高了82%。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效行为;TiB2颗粒;Al2Cu析出相;力学性能   
      3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许金琛,景栋,孟令刚,刘运峰,周秉文,张兴国
      2024, 44(1): 116-12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3
      摘要:以TC4箔材和纯Al箔材为原材料,用高真空热压法制备了TC4/Al3Ti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组元层厚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场发射电子探针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裂纹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试样厚度及试样内Al3Ti体积分数一定时,组元层厚越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越优异。当堆叠层数为55层时,组元层厚最小,材料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为970 MPa,垂直于层的抗压强度为1 307 MPa,平行于层的抗压强度为1 206 MPa。  
      关键词:Al-Ti微叠层复合材料;真空热压;力学性能;断口形貌   
      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王蕾,胡道春,陈明和,冯绍辉,周颖
      2024, 44(1): 121-126.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4
      摘要: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进行SPS扩散连接试验,并对其连接接头进行了界面扩散分析和剪切性能测试,研究了SPS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连接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增加,金刚石/铜连接接头扩散界面区域的孔洞和空隙等缺陷减少,元素扩散充分,W逐渐向Cu方向扩散,与母材相比,连接界面W2C相和W相减少。随着扩散连接品质提升,热导率随之增加,焊接接头的最大剪切力和剪切强度增大,剪切断面形貌逐渐产生大量解理面和断裂台阶,并伴有少量撕裂棱,断裂机制由脆性过渡到半解理韧性断裂。扩散温度为750 ℃,保温时间为90 min时,连接界面整体扩散结合品质较高,剪切强度达到48.83 MPa,热导率为347.73 W/(m∙K)。  
      关键词:金刚石/铜复合材料;SPS;界面连接;力学性能;导热性能   
      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应用·压力铸造

    • 陈思涛,宋东福,戚文军,周峰
      2024, 44(1): 127-129.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5
      摘要:以AZ91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真空抽气系统进行3组真空压铸试验,研究不同快压射速度对真空压铸件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真空抽气系统制得的压铸件外形完整,力学性能优于普通压铸件。当快压射速度为3 m/s时,压铸件表面容易形成冷隔和流痕且内部组织存在多处缩松、缩孔;当快压射速度为5 m/s时,压铸件则容易出现飞边且内部组织存在多处缩孔;当快压射速度为4 m/s时,压铸件外形完整且内部只有少许缩孔,此时散热片的抗拉强度为226 MPa,伸长率为5.4%。  
      关键词:镁合金;工艺参数;真空压铸   
      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8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 范寅生,李亨,鲁超,李明,赵永征,吴玉程
      2024, 44(1): 130-134.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6
      摘要:对9AT汽车变速箱主壳体的压铸成形过程进行充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压射高低速切换点对金属液流动和充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射低速值为0.2 m/s,高速值为3.5 m/s,高低速切换点为560 mm时,模流平稳,卷气概率最低。采用该工艺参数进行试生产,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较好。  
      关键词:压铸;变速器壳体;模拟;力学性能   
      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63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应用·精密铸造

    • 闫学顺,汪东红,吴文云,官邦,姜淼,邱慧慧,龚潜海,疏达
      2024, 44(1): 135-140.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7
      摘要:针对熔模铸造企业车间设备种类多,数据传输协议和存储结构不统一,异构数据采集困难、采集的数据杂乱缺失等问题,提出一种车间生产和设备资源的数据采集与管理框架。基于车间多源异构数据感知处理策略,设计车间数据传输路线,解决设备间数据交互差、感知处理困难的特点。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算法,建立车间生产变化规律预测模型,完成车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最终,利用车间数据采集与管理框架,实现了28项工艺及现场数据的采集,且最小采集间隔时间可达1 000 ms,单日采集数据可达5×105条。建立车间铸件产量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046 2%,决定系数为0.915 2,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关键词:铸造车间;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熔模铸造   
      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应用·艺术铸造

    • 卢焕洵,袁军平,陈绍兴,潘成强,徐楚君,陈惠昕
      2024, 44(1): 141-144. DOI: 10.15980/j.tzzz.2024.01.028
      摘要:光亮纯银首饰坯件在中间退火时常出现哑光,增加后续抛光工作量。以首饰行业常用纯银为原料,研究了光亮银条在大气下的退火工艺。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延长,硬度快速降低并逐渐趋缓;色差不断加大,且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着加热温度提高,硬度降低速度加快,且最终的硬度值低,而色差值相应增加。因此,光亮纯银在大气下退火时,硬度下降和颜色保持需做出适当的平衡。对于中等壁厚手镯用光亮银条,退火时将温度控制在400 ℃左右,保温时间约为60 min,可满足硬度降低和光亮度保持需要。  
      关键词:纯银;光亮退火;硬度;色差   
      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8085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