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本刊
刊物简介
刊物征订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融媒体
媒体矩阵
公益直播
热点视频
文章推荐
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
专家服务
资源下载
会议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39
卷
10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试验研究
AZ80镁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陈军,纪兴华,吕昕晖,陈刚
2019, 39(10): 1045-1049.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1
摘要:基于AZ80镁合金高温热压缩成形试验,对合金热变形本构模型及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双曲正弦模型回归分析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Z80镁合金热变形流动应力的影响,建立了AZ80合金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模型;定量分析了镁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与变形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Avrami方程建立了AZ80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镁合金;塑性变形;本构模型;动态再结晶
2
|
253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4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LA103Z镁锂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组织及耐蚀性
张菊梅,张阳,王凯,段鑫,蔡辉
2019, 39(10): 1050-1054.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2
摘要:在单一组分硅酸盐电解液中,以LA103Z镁锂合金为基体,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层,分析其生长特性、微观形貌及电化学腐蚀性等。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恒定氧化时间为3min,占空比为10,频率为500Hz的条件下,依次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膜层制备。利用扫描电镜和膜层测厚仪等研究了膜层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厚度变化等,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膜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占空比和频率下,增大电流密度能促进陶瓷层的厚度增加,最厚达25.65μm,膜层质量增加,最大增重0.08g,膜层的粗糙度增加,最大为0.379μm;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微弧氧化膜层的电绝缘性提高,最高击穿电压可达0.63V,电流密度为27.8A/dm
2
下的腐蚀电位比基体正。
关键词:镁锂合金;微弧氧化;微观形貌;耐蚀性;电流密度
2
|
19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8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国外行业动态
1~7月全球铜市场供应短缺2.7万t
2019, 39(10): 1049.
摘要:<正>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7月全球铜市场供应短缺2.7万t。7月末库存较2018年12月末高出14.4万t。这一增幅包括净付运至LME仓库的15.6万t和净付运至上海仓库的3.1万t。2019年前7个月COMEX铜库存下滑6.5万t。消费量统计中未包含未报告库存变动,尤其是中国库存。2019年1~7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1 162万t,较去年同期低0.5%。2019年1~7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 326万t,较去年同期减少3.2%,印度和智利产量显著减少,分别
2
|
3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美国一公司成功生产铝-钪中间合金
2019, 39(10): 1076.
摘要:<正>近日,美国NioCorp公司、埃姆斯国家实验室和Tactical Alloys公司利用改进的冶金工艺成功生产出铝钪中间合金,有望成为潜在的中间合金商业生产途径。铝钪中间合金是将钪元素引入到铸造和锻造铝合金熔体之中,能够使铸造和凝固过程的晶粒细化,改善焊接性能,很大程度减少焊缝裂纹和失效,并提高合金抗拉及屈服强度,实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平台的轻量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
2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85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1~7月全球锌市供应缺口为6000t
2019, 39(10): 1103.
摘要:<正>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近日的数据显示,2019年1~7月全球锌市供应缺口为6 000t,2018年全年则为过剩6.4万t。1~7月期间报告库存增加1.1万t,上海仓库净增加2万t。7月LME库存再度下降,到7月末库存较2018年12月末低5万吨。LME库存占全球总量的14%,大多数金属存放在美国和荷兰仓库中。全球精炼锌产量同比增加0.7%,消费量则同比增加
2
|
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6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实用研究
Zr对医用Zn-Mg合金凝固组织和生物降解行为的影响
刘栩瑞,黄浩,占维,张磊
2019, 39(10): 1054-1057.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3
摘要:向生物医用Zn-0.8Mg合金中添加Zr,研究了Zr含量对合金凝固组织和生物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0.8Mg合金中添加Zr,合金中除了生成初生η-Zn相和Mg
2
Zn
11
相外,还析出了Zn
22
Zr相。随着Zr含量增加,合金中的初生η-Zn相明显粗化,其平均晶粒尺寸由102μm逐渐增大到326μm。同时,Zn
22
Zr相的体积分数也随之逐渐增加,且合金在Hank’s溶液中的质量损失腐蚀速率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均逐渐增大,表明合金的降解速率逐渐提高。
关键词:Zr;Zn-0.8Mg合金;组织;生物降解行为
2
|
6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6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30CrMnSi钢表面激光熔覆强化技术研究
黎文强
2019, 39(10): 1058-1061.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4
摘要:采用半导体激光熔覆技术在30CrMnSi钢表面制备了Fe基耐磨耐蚀强化层,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并测试激光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以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为主,主要由基本相Fe、FeCr、FeNi、FeSi、FeB等相组成,熔覆层表面硬度(HV
0.1
)可达718.8,相对于基材,耐磨性能提高7倍以上,耐腐蚀性能也大幅提高。
关键词:激光熔覆;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
2
|
12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2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用于细长铸管的非标机器人工作站的应用研究
李振杰,宋彦,李东帅
2019, 39(10): 1061-1064.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5
摘要:针对铸管的自动浇注进行研究,设计了机器人工作站,实现了智能拔管、自动清理、自动喷涂和智能转运等功能。设计了和利时控制器与昆仑通态触摸屏组成的自动控制监控系统。结果表明,机器人横梁的静态变形小于0.3mm,满足工程需要。部件运行顺畅,控制系统逻辑正确,生产效率提高约3倍。
关键词:无缝钢管;铸造;机器人工作站;和利时控制器
2
|
2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8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表面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苏梦瑶,王阿龙,李苗苗
2019, 39(10): 1065-1068.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6
摘要:针对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技术,研究了不同晶核发生器表面温度对铸锭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温度升高,铸锭的平均晶粒尺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晶核发生器表面温度为500℃时,铸锭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平均晶粒尺寸为47.66μm;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HV)分别为544 MPa、443MPa和149。
关键词:表面温度;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2
|
6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国内行业动态
云海金属投资建铝、镁合金及制品新工厂
2019, 39(10): 1057.
摘要:<正>南京市溧水生态环境局于近日受理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云海金属")铝合金、铝中间合金及铝镁合金压铸和变形加工(一期工程)项目环评申请,并进行公示。项目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年总产能25万t铝、镁合金及型材,项目总投资12亿元。资料显示,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本次项目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5.09公顷,建筑面积逾10万m
2
,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综合
2
|
2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宝钢金属拟入股万丰奥威
2019, 39(10): 1113.
摘要:<正>近日,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万丰奥威")控股股东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丰集团")与中国宝武集团旗下的宝钢金属有限公司("宝钢金属")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万丰奥特控股集团陈滨总裁,宝钢金属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砚林等参加签约仪式。根据万丰奥威公告,宝钢金属拟通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并与万丰集团展开在轻量化新材料等业务领域的全面合作。
2
|
2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87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镍在电动汽车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9, 39(10): 1134.
摘要:<正>应键战略是改变我们的日常交通方式。交通运输业排放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14%。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但预计电动汽车(EV)将在减少污染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由于电动汽车依赖电力,因此相关排放量并非为零,除非电网本身是无碳电网。但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在碳密集型电网中,电动汽车的使用产生的排放量也少于常规替代方案。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关
2
|
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计算机应用技术
铝合金缸盖倾转铸造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袁焕龙,曹喜彪,黄挺挺
2019, 39(10): 1068-1071.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7
摘要:采用Magma软件对汽车用铝合金缸盖在倾转条件下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倾转铸造过程中铝液充型速度、各部位卷气情况及凝固顺序与铸件中缺陷分布倾向的关系,并在实际生产中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后续优化工艺中,通过增大补缩冒口消除缩孔缺陷,将倾转角速度由匀速改为阶梯变速,大大降低了集成排气侧出现气孔缺陷的几率,使铸件合格率达到了96%。
关键词:铝合金;缸盖;倾转铸造;数值模拟
2
|
6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81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综述
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与合金设计
郭娜娜,高绪杰,王亮,朱光明
2019, 39(10): 1072-1076.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8
摘要:根据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和合金设计研究的进展,概括了两类高熵合金的设计方法:参数计算法和计算机模拟法。参数计算法中详细介绍了混合焓、混合熵、原子半径差异、电负性差异等各参数对高熵合金中固溶体相、拓扑密排相、非晶相和共晶高熵合金的形成规律以及价电子对固溶体的晶体结构影响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合金设计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中概括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和相图模拟3种方法在高熵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合金设计;参数计算法;计算机模拟法
2
|
738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5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压力铸造
交变磁场协同分级加压铸造对ZL205A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刘栋,严青松,芦刚,郑强强,晏玉平
2019, 39(10): 1077-1080. DOI: 10.15980/j.tzzz.2019.10.009
摘要:通过在真空差压分级加压工艺中施加交变磁场铸造ZL205A合金试样,并表征试样的致密度,研究了协同场对ZL205A合金试样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磁感应强度低于20mT时,随着协同场作用增强,大大提高了ZL205A合金的致密度;当磁感应强度高于20mT时,随分级加压压力增大,ZL205A合金试样致密度降低;不同协同场作用下,试样的致密度沿浇注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当磁感应强度为20mT,分级加压压差为130kPa时,ZL205A合金试样的致密度达到最大值0.989 2,比交变磁场一级加压铸造试样的致密度提高了0.38%。
关键词:真空差压铸造;分级加压;交变磁场;致密度
2
|
72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5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超大型压铸机机座的优化设计
张华伟,罗良传,梁澜之,吴智恒,冯永胜
2019, 39(10): 1081-1084.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0
摘要:针对DM3500超大型压铸机机座超重、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开展变密度拓扑优化算法和尺寸优化算法联合进行机座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4种工况下机座的刚度,进而以刚度为约束条件,进行机座拓扑优化,并根据优化结果中的单元相对密度云图,减少初始设计中18块钢板;在此基础上,建立机座的尺寸优化模型,根据优化结果中的单元厚度分布云图,确定了最终机座优化设计方案。将优化方案与初始设计进行相同工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机座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质量减少5.98t,减重31.6%,减重效果显著。
关键词:超大型压铸机;机座;拓扑优化;尺寸优化
2
|
5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8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铝压铸链条盖全工序精准追溯工艺开发及应用
吴绍方,黎烨文
2019, 39(10): 1085-1087.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1
摘要:以铝链条盖压铸件生产过程追溯为例,介绍了构建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异常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逐步实现无纸化生产信息管理,取代大量而繁多、易错的人力劳动,使生产过程可视化,质量管理全面化、设备及物料管理数字化。
关键词:压铸;产品追溯;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
2
|
25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0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挤压铸造件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
曹一明,刘永姜,张雅丽,许向川
2019, 39(10): 1087-1089.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2
摘要:为优化挤压铸造工艺参数,改善铸件的力学性能,选取浇注温度、挤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作为优化变量,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作为响应性能指标,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相对应的预测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后得到了各工艺参数间的最优组合:浇注温度为750℃,挤压压力为150MPa,保压时间为21.37s。
关键词:参数优化;响应曲面法;挤压铸造;交互作用
2
|
103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1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某铝合金横梁半金属型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吴巧,梅益
2019, 39(10): 1090-1093.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3
摘要:以某机床Al-Si合金横梁为研究对象,分析横梁的结构特点、工作条件、材料特性及工艺要求,对横梁进行合理的半金属型低压铸造工艺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定相应工艺参数,并运用AnyCasting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不仅能满足品质要求,还能通过在不同位置处增设冷却水道并控制水流的进出顺序及时间,对工艺进行改进。优化设计能减少铸件中的缺陷,并且保证铸件有较高的工艺出品率。
关键词:横梁;金属型;低压铸造;砂芯;模拟分析
2
|
11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7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锌合金手表壳体数字化压铸模具设计
胡滨铠,林明山
2019, 39(10): 1094-1096.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4
摘要:基于数字化工具CimatronE,介绍带侧面凸台的手表壳体压铸模具设计,分析浇注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的设计要点,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参数。该设计方法对缩短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锌合金;手表壳体;数字化设计;压铸模具
2
|
7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3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RE对挤压铸造AlSi7Cu4MgM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亚琴,樊晓泽,陈善荣,李远发,徐涛,尹伟,宋卓能,李法兵
2019, 39(10): 1097-1100.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5
摘要:研究了不同RE(Ce、La混合稀土)含量对挤压铸造AlSi7Cu4MgMn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铸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E可提升合金铸造性能,大幅度提高合金成形的良品率。不含RE时,AlSi7Cu4MgMn合金微观组织由α-Al基体、共晶Si相、块状α-Fe相、小块聚集状Al
2
Cu相及其他强化相组成;添加适量RE后,块状Fe相转变为短棒状形态,Al
2
Cu相细化并形成Al
x
Cu
4
Mg
5
Si
4
复杂相;过量RE添加会导致合金中富Fe相聚集长大,恶化合金性能。添加0.25%的RE时合金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430MPa,屈服强度为392MPa,伸长率为6.8%。
关键词:挤压铸造;稀土;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2
|
32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8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ES11ZD上盖压铸工艺设计及数值模拟优化
周志杰,许广涛,常洁,汤文卓,张锦志,米国发
2019, 39(10): 1100-1103.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6
摘要:分析了ES11ZD上盖的结构,设计了初步的压铸工艺方案,并使用Flow-3D软件对初始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铸件充型过程的温度场模拟分析表明,初始设计符合充填规律且温度分布合理;根据卷气分布情况,可知在细圆筒处易出现气孔。因此对初始方案增加溢流槽的体积,模拟结果显示卷气减少,但内浇口附近仍然有卷气。在内浇口与型腔的连接处添加倒圆角,减少了内浇口附近的卷气。根据优化工艺进行实际生产,铸件表面光滑、缺陷较少。
关键词:上盖;压铸工艺;数值模拟
2
|
4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6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精密铸造
熔模铸造冷铁激冷工艺研究
刘焕文,陈素明,惠西胜,郭巧玲
2019, 39(10): 1104-1105.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7
摘要:分析了熔模铸造缩孔、缩松及偏析产生的原因。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两种熔模铸造冷铁激冷工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工"柱形冷铁或镶嵌式块状激冷工艺对铸件厚大部位进行冷却,铸件在浇注及凝固过程中能实现快速凝固,避免了铸件缩孔、缩松及偏析缺陷的出现,提高了工艺出品率。
关键词:熔模铸造;冷铁;激冷工艺
2
|
9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钛合金叶轮快速精铸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宗学文,刘文杰,杨学东,熊聪,阮佳阳,张佳亮
2019, 39(10): 1106-1109.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8
摘要:复杂小型铸件因在离心铸造中离心半径小,致使铸件浇注过程中离心力小,充型效果不明显。以ZTC4合金铸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研究了在该浇注系统下真空重力浇注的快速精密铸造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烧结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模,能大幅缩短研制周期,其粗糙度小于3.2μm;在真空度为4Pa时重力浇注叶轮铸件表面粗糙度小于6.3μm,X射线透视检验无缺陷。试棒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为805.67MPa、922.67MPa和12.03%,观察金相组织为均匀魏氏组织形态。制备出了符合GB/T6614-2014标准的高等级精铸件。
关键词:叶轮;ZTC4合金;快速精铸;真空重力浇注;力学性能;金相组织
2
|
116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连续铸造
倒角大方坯连铸过程的温度场模拟分析
陈俊儒,张慧,王明林,褚邵阳
2019, 39(10): 1109-1113. DOI: 10.15980/j.tzzz.2019.10.019
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82B大方钢坯凝固传热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了满足现场工艺和设备条件下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直角坯与倒角坯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倒角结晶器生产的大方坯,其角部温度在出结晶器后比直角坯高62℃,出二冷区后比直角坯高35℃,空冷结束后比直角坯高43℃,较高的角部温度避开了钢材的第Ⅲ脆性区间,使铸坯在矫直段角部裂纹的发生率降低,且对后续的轧制过程同样有利。在生产中,倒角坯最佳的倒角形状是倒角为35°,倒角面长度为50mm。
关键词:数值模拟;倒角形状;大方坯;温度场
2
|
8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1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Al-7Zn-3Mg直冷铸坯对刮水器的热力响应研究
吴忠亮,夏承东,李龙,伍波,孙建民,严安,周德敬
2019, 39(10): 1114-1119.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0
摘要:建立了工业熔铸Al-7Zn-3Mg变形铝合金扁锭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刮水器安装位置对铸坯热场和应力场的影响,并应用Clyne-Davies热裂模型计算和评估了铸坯的热裂敏感性。结果表明,刮水器置于结晶结束面底部附近时,其对宏观偏析和热裂倾向的影响很小;当刮水器上移至液穴底部附近时,铸坯的宏观偏析和热裂倾向显著提高。为了抑制宏观偏析和热裂,应将刮水器置于液穴底部以下约10cm处。与此相反,铸坯热应力随刮水器安装位置的上升而降低。另外,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阶梯形刮水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平面刮水器相比,在不导致宏观偏析和热裂倾向的前提下,铸坯的最大主应力下降了4.5MPa。
关键词:刮水器;铝合金;宏观偏析;热裂;冷裂
2
|
2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6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复合材料
TiB
2
对SPS原位烧结TiB/Ti-6Al-4V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陈霏,蔡启舟,杨松峰,赵炳怡,程婧璠
2019, 39(10): 1120-1124.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1
摘要: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了TiB/Ti-6Al-4V复合材料,研究TiB
2
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Ti-6Al-4V颗粒未发生明显变形,TiB
2
分散镶嵌于Ti-6Al-4V颗粒表面。烧结后,基体组织从片状魏氏组织转变为近似等轴状组织,TiB增强相为棒状和晶须状,沿Ti-6Al-4V颗粒呈网状分布。随着TiB
2
含量增加,增强相TiB数量增加,强度和硬度持续增加。在TiB
2
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工程应变达到最大值,之后随TiB
2
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应变持续下降。
关键词:TiB增强相;钛基复合材料;TiB2含量;微观组织
2
|
9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2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经/纬向纤维比对2.5D浅交弯联C
f
/Al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苏里,余欢,胡银生,蔡长春,董敬涛
2019, 39(10): 1125-1130.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2
摘要:选用M40J碳纤维的2.5D浅交弯联编织预制体为增强体材料,ZL301合金为基体材料,制备纤维体积分数为48%的2.5D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2.5D浅交弯联编织预制体的经/纬向纤维比选取54%∶46%、65%∶35%和78%∶22%,研究了不同经/纬向纤维比的2.5D浅交弯联结构C
f
/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微观组织和经纬向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5D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随着经向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而不断下降,经/纬向纤维比为54%∶46%的2.5D-C
f
/Al复合材料致密度最大,达到98.5%,组织中无明显浸渗缺陷,浸渗效果较好;经/纬向纤维比对2.5D-C
f
/Al复合材料经/纬向抗拉强度影响较大,经/纬向纤维比为65%∶35%的2.5D-C
f
/Al复合材料经向、纬向抗拉强度分别为380.6、245.6MPa,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界面结合强度适中。
关键词:经/纬向纤维比例;2.5D浅交弯联Cf/Al复合材料;真空压力浸渗;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2
|
79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4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特种合金
碳化物析出对CrFeCoNi高熵合金拉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崔宇,杜辉,徐丽萍,刘鹏,蔡嘉洪,卢艳,刘鑫旺,樊自田
2019, 39(10): 1130-1134.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3
摘要:添加了3%(摩尔分数,下同)的C对CrFeCoNi高熵合金进行合金化,依次进行1 200℃×12h均匀化冷轧800℃×1h再结晶退火,获得了完全再结晶组织,研究了该合金中碳化物的析出特征及其对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合金化后,除了面心立方结构的等轴晶基体之外,还发现了M
23
C
6
碳化物随机分布在晶界和晶内。室温屈服强度由CrFeCoNi合金的386MPa增加到706MPa,但伸长率和耐腐蚀性有所降低。
关键词:高熵合金;碳化物;微观组织;拉伸性能;腐蚀行为
2
|
24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1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轻有色合金
TA31铸造钛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宁二宾,李曼,吕昌,崔利可
2019, 39(10): 1135-1137.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4
摘要:研究了TA31铸造钛合金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并对热等静压和退火状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经试验及批量铸件实际应用表明,TA31钛合金铸造性能稳定,抗拉强度≥877 MPa,屈服强度≥754 MPa,伸长率≥10.5%,断面收缩率≥14%,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TA31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5
|
10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0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基于响应面法的A357铝合金金属型铸造工艺优化
王彦凤,杨正,邱常明,谭宽
2019, 39(10): 1137-1142.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5
摘要:设计了铝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预测模型,研究了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A357铝合金试样微观结构和铸造缺陷的影响,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工艺参数优化解。采用基于Box-Behnken的响应面法建立了试验设计并进行数值模拟。以浇注温度、模具温度和浇注时间为研究因素,以α-Al的等效粒径、平均形状因子和缩松体积为目标响应。采用NSGA-Ⅱ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工艺参数优化解,并以优化后的参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铸件的等效直径为298.69"m,平均形状因子为0.532,缩松情况得到改善。
关键词:响应面法;多目标优化;工艺参数;相互影响
2
|
98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22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微量Mn对快速凝固-热挤压Al-Mg-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余泳霖,李烈军,彭政务,金硕勋,倪东惠,魏华光
2019, 39(10): 1143-1148.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6
摘要:采用熔体旋转冷却法制备了Al-Mg-Si和Al-Mg-Si-Mn合金带材,并将带材预制成坯在500℃下热挤压成致密化棒材,之后进行固溶+人工时效处理。结果表明,通过甩带法制备的带材组织均匀且晶粒细小,在Al-Mg-Si合金中添加0.2%的Mn的热挤压棒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27MPa和160MPa,相比于Al-Mg-Si热挤压棒材,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同时伸长率保持在20%以上。添加Mn元素形成了新的MnAl
6
第二相,钉扎在晶界上,阻碍挤压过程亚晶界的迁移。此外,Mn能代替β-AlFeSi相中的部分Fe构成β-Al(FeMn)Si相,使β相由长针状向团状α-Al
8
(FeMn)
2
Si相转变,降低Fe相的有害作用。在T6热处理中,Al-Mg-Si-Mn合金中形成的含Mn弥散相能够抑制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的转变。此外,合金中晶粒均产生新的取向,织构发生一定的偏转,但AlMg-Si-Mn合金中仍保留着<111>丝织构,这可能是在再结晶过程中,含Mn弥散相抑制原始变形织构中的亚晶界迁移,故再结晶晶粒生长受到抑制,相比于Al-Mg-Si合金而言,更倾向于在热处理条件下保持原有取向。
关键词:Al-Mg-Si铝合金;熔体旋转冷却;Al8(FeMn)2Si;MnAl6;织构
2
|
116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17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微量Ce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及导电性的影响
叶蔚,闫晓东,张旭,刘恩静,刘聪,狄崇庆,缪姚军
2019, 39(10): 1149-1151.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7
摘要:研究了微量Ce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Ce含量对工业纯铝电导率的作用。结果表明,Ce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具有晶粒细化的作用,并能改变组织中杂质相的存在形态,促使杂质相形貌发生球化;在工业纯铝中加入0.026%的Ce时,电导率大幅提高;Ce含量低于0.142%时,随着Ce加入,工业纯铝的电导率逐渐增大。
关键词:微量Ce;纯铝导体;电导率;晶粒细化;球化作用
2
|
6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0993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阳极氧化电流密度对热浸镀铝45钢耐蚀性能影响
何保军,徐小宁,张国鹏,刘忠侠,蔡彬
2019, 39(10): 1151-1155.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8
摘要:为改善45号钢的表面耐蚀性能,对热浸镀铝45号钢表面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在硫酸电解液中制备了具有一定厚度的阳极氧化膜,研究了电流密度对氧化膜形貌、厚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镀铝45钢阳极氧化处理后镀层主要包括Al
2
O
3
层、镀Al层和Al-Fe合金层3部分。阳极氧化电流密度对氧化膜的厚度和形貌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耐蚀性。随着电流密度增大,氧化膜厚度增加,表面孔洞尺寸变大、面积增加,材料的耐蚀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在电流密度为2.0A/dm
2
下氧化30min,热浸镀铝45号钢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比氧化前降低了2个数量级,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20倍,耐蚀性显著改善。
关键词:热浸镀铝;阳极氧化;氧化膜;电流密度;氧化时间
2
|
9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01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重有色合金
无氧铜管形变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对硬度的影响
曾佳伟,沈莉香,周建辉,邓丽萍,向红亮
2019, 39(10): 1156-1160. DOI: 10.15980/j.tzzz.2019.10.029
摘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显微硬度测试技术,对高纯无氧铜管在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织构及硬度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量较小时,晶粒细化并沿管材轴向拉长成条带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小角度晶界含量迅速增多,显微硬度显著增大,形变后形成了<111>主要织构和<001>次要织构,两种织构均平行于管材轴向。在变形量较大(77%以上)时,随着变形量增大,平均晶粒尺寸未显著减小,小角度晶界比例略有下降,硬度略有上升;形变硬化和形变热共同作用导致<001>和<111>织构含量均不断增多,此现象与常规线材拔拉规律相反。初始变形发生退孪晶,后续形变促使孪晶重新形成。
关键词:无氧铜管;织构;孪晶;显微硬度
2
|
98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023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