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本刊
刊物简介
刊物征订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融媒体
媒体矩阵
公益直播
热点视频
文章推荐
服务中心
作者服务
专家服务
资源下载
会议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16
年
第
36
卷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试验研究
高压时效对AM60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国石,刘秋香
2016, 36(5): 449-451.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1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高压时效对AM60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作用下,AM60B合金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β-Mg
17
Al
12
相形态和分布发生改变。时效压力为2GPa时,抗压强度较常压时效时提高了9%。
关键词:AM60B镁合金;高压时效;显微组织
2
|
8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3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热处理对高铌TiAl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赵成志,张贺新,金天文,余娇娇,姜铸航
2016, 36(5): 452-455.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2
摘要:高铌TiAl合金的铸态组织,粗大不均匀,有少量B
2
相,长条状硅化物和硼化物沿晶界析出,使合金的室温塑性强度和断裂韧度降低。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和循环热处理等热处理方式对Ti-45Al-8Nb-0.5W-0.8B-0.2Si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均匀化处理,随炉加热到1 200℃,保温24h,空冷,再循环热处理,快速加热到1 150℃,保温4h,空冷,循环3次可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
关键词:Ti-45Al-8Nb-0.5W-0.8B-0.2Si;热处理;显微组织
2
|
26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6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实用研究
复合变形应变状态对AZ31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翟梽锦,王忠堂
2016, 36(5): 456-459.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3
摘要:分析了压痕-压平复合变形工艺特点及应力与应变状态。研究了压痕-压平复合变形时应变状态对镁合金材料孪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状态是镁合金材料产生孪晶的主要因素。拉伸变形区的组织产生了少量的孪晶,晶粒细化不明显;压缩变形区的组织产生了很多细小的压缩孪晶,晶粒细化明显。压痕-压平复合变形产生了压缩变形→孪晶组织形成→发生动态再结晶→孪晶消失→晶粒细化的组织演变过程,形成分布均匀的细小的晶粒组织,从而使镁合金板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压痕-压平复合变形使镁合金板材的形核率的增加速率大于晶粒长大率的增加速率,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后,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AZ31镁合金;复合变形;孪晶;微观组织
2
|
7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1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纳米SiC颗粒对AZ91D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胡勇,倪旭武,赵龙志
2016, 36(5): 459-462.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4
摘要:采用高能球磨结合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了纳米SiCp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Cp能明显细化晶粒,且纳米SiCp均匀分布于合金中。当加入1.5%的纳米SiCp时,合金晶粒细化效果最佳,屈服强度、伸长率、硬度及弯曲强度较AZ91D镁合金分别提高了45.9%、63.4%、24.3%和6.3%。进一步提高纳米SiCp含量,晶粒细化效果降低,力学性能下降。
关键词:纳米SiCp;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2
|
200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925银基底镀覆Ti/DLC薄膜工艺试验
袁军平,黄宇亨,林志勇,何家能
2016, 36(5): 463-466.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5
摘要:针对925银传统着黑色工艺存在的缺点,采用溅射镀膜与阳极层离子源相结合的镀膜工艺,在925银基底上镀覆Ti/DLC膜,检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负偏压、工作气体分压及镀膜时间等工艺参数,可以使Ti/DLC膜层获得较纯正、有光泽的暗黑色,并可调节其显微硬度及临界划痕载荷;当负偏压为-120V、Ar气分压为0.40Pa、时间为10min时在925银基底上溅射Ti膜,以及负偏压为-180V,乙炔分压在0.25
0
.30Pa、时间为40
4
5min在Ti膜上沉积DLC膜时,Ti/DLC膜层的外观装饰效果、耐蚀性和力学性能等较好。
关键词:925银;溅射镀膜;阳极层离子源;DLC膜;工艺参数
2
|
110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1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Gd含量对Mg-Nd-Y-Zn合金组织和耐腐蚀性能影响
杨晓禹,王刚,董永志,修延飞,高伟,朱礼德
2016, 36(5): 466-468.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6
摘要:通过OM(金相观察)、失重法以及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Gd对高稀土镁合金Mg-Nd-Y-Zn铸态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Gd含量增加到3.0%时,在合金晶界上呈不连续网状结构分布的第二相和在α-Mg中均匀分布的弥散颗粒状析出相增加,晶粒尺寸达到最小;盐雾试验测得合金的耐腐蚀速率最小,为0.217mg·cm
-2
·h
-1
,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腐蚀电位最高。
关键词:高稀土镁合金;Gd;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
2
|
14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面向高炉风口小套长寿化的表面堆焊工艺
陆隆文,胡坚,张海鸥,李友浩,王鑫,赵思,钟毅,王桂兰
2016, 36(5): 469-473.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7
摘要:针对高炉风口小套的使用情况和主要失效形式,提出了在风口内壁采用电弧熔覆高温耐磨合金材料的工艺方法。提出了过渡层JSTNi6382+表层耐磨合金的材料结构,并对熔覆层的金相组织、硬度、耐磨性和抗热震性能进行分析。沿熔积方向对强化试样进行等距硬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硬度沿熔积方向呈梯度递增。在常温下D450的耐磨性是紫铜的5.8倍,D600的耐磨性是紫铜的17倍;D450试样的抗热震性能远优于等离子喷涂工艺。
关键词:高炉风口小套;长寿化;堆焊;高温耐磨合金
2
|
149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6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Ti60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
王克鲁,鲁世强,李鑫,欧阳德来,董显娟
2016, 36(5): 473-476.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8
摘要:在变形温度为920
1
100℃、应变速率为0.001
7
0.0s
-1
条件下对Ti60合金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分析了合金的流动行为和塑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Ti60合金的流动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均较敏感。在α+β两相区,随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体积分数逐渐减少,片状组织球化率增高;在变形温度较低、应变速率较高时,易发生局部流动现象。在β单相区,应变速率较低时,β相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较高时,易造成机械失稳。
关键词:钛合金;变形行为;微观组织;应变速率敏感因子
2
|
331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69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汽车发动机用AZ91镁合金的表面等离子熔凝处理
谭小锋,郭朋彦,石博强
2016, 36(5): 477-480. DOI: 10.15980/j.tzzz.2016.05.009
摘要:采用等离子熔凝工艺对汽车发动机用AZ91镁合金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分析了熔凝电流对熔凝改性层显微组织、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熔凝层的物相种类与AZ91镁合金基体一致,都为α-Mg和β-Mg17Al12相;熔凝层中的β-Mg17Al12相含量都要比AZ91镁合金基体中多,且随着熔凝电流的增大,熔凝层中的β-Mg17Al12相含量不断增加;电流为45、55和65A时熔凝层的磨损质量损失都要比AZ91镁合金基体低,且随着电流的增大,熔凝层的磨损质量损失逐渐降低;经过等离子熔凝改性后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耐腐蚀性能从高至低依次为:65A熔凝层>55A熔凝层>45A熔凝层>AZ91镁合金基体,腐蚀形貌的观察结果与动电位极化曲线的观察结果一致。
关键词:AZ91镁合金;等离子熔凝;组织;耐磨;耐腐蚀
2
|
8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计算机应用技术
钛合金喷管的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任贵娟,崔新鹏,肖强伟,张晨,南海
2016, 36(5): 481-483.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0
摘要:基于ProCAST软件对某钛合金喷管铸件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铸件壁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缩孔,这与实际浇注结果相符合。通过模拟,在喷管壁外侧设置冒口和改变型壳预热温度,改进后的方案有效地减少了缩孔的数量,改善了缺陷情况。
关键词:钛合金;数值模拟;缩孔;工艺优化
2
|
81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5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压力铸造
铝合金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及挤压铸造工艺
单柯日,黄长明,刘建平
2016, 36(5): 484-487.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1
摘要:采用挤压铸造工艺生产Al-7Si-Mg铝合金汽车控制臂,以期用挤压铸造代替锻造。结果表明,挤压铸造控制臂内部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枝晶壁间距小于40μm;抗拉强度大于310 MPa,屈服强度大于240 MPa,伸长率达到12%,硬度(HB)为100左右;各项技术指标显著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提高。
关键词:控制臂;Al-7Si-Mg铝合金;挤压铸造;组织与性能
2
|
252
|
4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离合器壳体低压铸造工艺优化
何元元,白智渊
2016, 36(5): 487-488.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2
摘要:分析了离合器壳体铸件的结构,研究了低压铸造离合器壳体铸件工艺的难点。通过增加保温冒口、调整涂层厚度、设置预铸孔、优化浇注系统、调整浇注参数等多种手段,解决了离合器壳体铸件厚大部位的铸造缺陷问题,生产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合格铸件。
关键词:离合器壳体;铸造缺陷;浇注系统
2
|
10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203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铝合金短车架挤压铸造工艺及模具的研究
夏望红,罗继相,舒樱,彭旋
2016, 36(5): 489-491.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3
摘要:针对轮椅短车架零件的结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运用AnyCasting软件模拟了流道尺寸对缩孔、缩松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流道设计对铸件的补缩效果有重要影响,挤压铸造时合金液在补缩压力下流经浇道对铸件进行补缩,但对远离浇口的铸件厚大部位因压力传递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采用局部挤压或冷却水、激冷块等措施来调节厚大部位的凝固顺序,可以减少缩孔、缩松缺陷。
关键词:挤压铸造;模拟分析;局部挤压;激冷块
2
|
114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7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基于真空站和激冷排气阀的真空压铸技术开发与应用
徐飞跃,陈剑虹,万里,安肇勇,齐劲风,伍伟志,曾庆杰
2016, 36(5): 492-493.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4
摘要:自主开发了将真空站和激冷排气阀结合的真空压铸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集中提供真空的真空站模式的压铸机边真空控制系统,可以减少每台压铸机机边占地面积1.35m
2
,同时提高了真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操作难度。采用激冷排气阀,在保证真空效果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真空阀维修和保养的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关键词:真空压铸;真空控制系统;真空站;激冷排气阀
2
|
6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半固态加工
铝合金压块半固态压铸数值模拟及工艺研究
肖世龙,黄勇,安振须,陈振,杜晓明,孟昭昕
2016, 36(5): 494-496.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5
摘要:对铝合金压块进行了半固态充型及缺陷数值模拟,提出了半固态压铸模的设计要点,并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出压块半固态压铸模。通过3组电磁搅拌参数下的半固态流变压铸试验,确定了优化的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参数,生产出合格的压块铸件。
关键词:铝合金压块;半固态;数值模拟;压铸模
2
|
143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6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压射速度对流变压铸AM60镁合金缺陷形成的影响
邢博,李元东,胡光山,汤成莉,马宁
2016, 36(5): 497-501.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6
摘要:采用自行研发的自孕育制浆技术制备AM60半固态浆料,利用冷室压铸机对浆料进行流变压铸成形试验,研究压射速度对铸件缺陷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射速度小于0.5m/s时,铸件充型不足;增大至2.0m/s后,铸件充型完整,但充型末端易出现冷隔缺陷;压射速度大于7.0m/s导致铸件出现严重飞边。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压射速度增大,铸件内微气孔增多且尺寸增大,铸件边缘液相偏析程度减小,同时内部夹杂增多,夹杂物尺寸较大;当压射速度小于1.0m/s时,初生相形貌发生粗化,液相中二次枝晶增多。因此,高压射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变压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但同时使铸件气孔、夹杂缺陷增多,不利于提高半固态压铸件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压射速度;缺陷;AM60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
2
|
136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20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消失模与V法铸造
振动频率对消失模铸造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邹文奇,杨浩,李卫
2016, 36(5): 501-504.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7
摘要:研究了振动频率对消失模铸造高铬铸铁件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显微组织、硬度及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能明显细化高铬铸铁的显微组织,当振动频率为50Hz时细化效果最明显;振动显著降低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当振动频率为30Hz时降低幅度最大;硬度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提高;冲击吸收能量的变化与非金属夹杂物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当振动频率为30Hz时最高。
关键词:高铬铸铁;振动频率;消失模铸造;显微组织
2
|
9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4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精密铸造
蜡模粘弹性变形数值模拟
古俊同,汪东红,肖旅,李飞,王明,赵盼,郝志昌,陈凯
2016, 36(5): 505-508.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8
摘要:应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测试了精铸蜡料在蜡模冷却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由时温等效原理计算了中温精铸蜡料的主模量与松弛时间谱。在Abagus中对蜡模在存放过程中的粘弹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
关键词:蜡模;数值模拟;松弛模量;粘弹性
2
|
113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8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精铸涡轮叶片X射线CR成像
敖波,周笔文,王婵,邬冠华
2016, 36(5): 508-512. DOI: 10.15980/j.tzzz.2016.05.019
摘要:以精密铸造某型高压I级涡轮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IPU和IPS两种成像板对其叶身进行射线CR成像研究。得到了涡轮叶片叶身的最佳透照工艺参数,获得了高分辨率的CR参考图像,并通过像质计灵敏度和图像灰度评价图像质量。CR成像对比结果表明,可以采用IPU成像板替代胶片进行涡轮叶片叶身数字射线成像检测。针对胶片照相一次透照多个叶片的情形,分别进行了一次透照3个叶片和4个叶片的CR成像。结果表明,只要曝光场强度均匀,可一次透照完成多个叶片的叶身射线CR成像。
关键词:涡轮叶片;CR;灵敏度;灰度;数字射线成像
2
|
213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7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无缩松铸件最佳温度梯度的获取及验证
于宁,朱霖,董秀奇
2016, 36(5): 513-516.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0
摘要:运用传热学原理,通过对复杂、非稳态问题的简化,揭示出用金属型在最佳温度场中凝固获得无缩孔铸件的条件:金属型铸件成形时,在顺序凝固方向上及在壁厚两侧向中心方向,凝固的最佳温度梯度和浇注温度与固相线温度之差成正比,与液态金属在凝固方向上的流程成反比,且3个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应同步相等。实现方法是:在对应的金属型型腔侧面内壁,喷涂沿凝固方向上逐渐增厚的梯度涂层。金属型壁越薄,顺序凝固的起始段有强制冷却,金属型涂料层的导热系数越小,铸件的导热系数越大。为了在最佳温度梯度下生产出无缩孔铸件,其金属型上所需的涂料层的厚度梯度尽量小。
关键词:金属型;铸件;温度梯度
2
|
97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离心铸造
双金属复合管离心铸造过程温度场的研究
徐畅,胡建华,吴轩,胡晓华
2016, 36(5): 517-520.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1
摘要:对大直径双金属复合管离心铸造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外层浇注温度、内层浇注温度以及内、外层金属浇注间隔时间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外层浇注温度,起到了保温作用,对界面结合有利,内、外层金属浇注间隔时间对双金属界面结合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间隔时间过长将无法实现冶金结合,间隔时间过短引起内层材料稀释和外层材料减薄。
关键词:数值模拟;离心铸造;双金属管;温度场
2
|
153
|
7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8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复合材料
Si含量对铝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董志翔,杨茜,杨永顺
2016, 36(5): 521-524.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2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的载荷条件下进行干摩擦试验,研究增强相Si含量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相Si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随着Si含量的增加,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当Si含量达到12%时,其摩擦性能最好。通过SEM和EDX分析铝基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摩擦磨损
2
|
10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轻有色合金
热处理对Mg-Nd-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黄志娟,彭光怀,韩宝军,何琼
2016, 36(5): 524-527.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3
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对Mg-Nd-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460
5
20℃固溶处理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铸态组织中晶界上的化合物逐渐溶解,当固溶温度过高和保温时间过长时,晶粒长大。合金经490℃×8h固溶处理后时效,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固溶时残留的第二相逐渐溶解,均匀析出第二相,合金硬度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进入过时效阶段,析出的第二相变大,硬度值下降。Mg-Nd-Zr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经490℃×8h固溶处理后,进行225℃×4h时效。
关键词:Mg-Nd-Zr;热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2
|
147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20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回收铝料成分识别与保级再生
张佳虹,邢书明,程炳超,郭强,李志琴,王如芬,臧立国
2016, 36(5): 528-532.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4
摘要:废旧铝已经成为铝合金熔铸业的重要原料,如何在工业条件下对其进行成分识别与保级再生是铝合金熔铸行业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比γ射线、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LIBS或LIPS)以及X射线等成分识别方法,提出了它们各自的应用模式和"固态废旧铝牌号化识别"的新概念。在现有废杂铝再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固态牌号化识别+液态精确分析"识别模式的废杂铝保级再生工艺流程,该流程为解决废旧铝再生流程中需要反复进行成分调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废旧铝;回收铝;再生;熔铸;成分识别
2
|
165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7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Ag含量对Al-Cu-Li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
方成栋,杨瑞宾,王飞舟,刘忠侠
2016, 36(5): 532-535.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5
摘要:通过盐水浸泡法与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4种Ag含量的T6态Al-Cu-Li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发现随着Ag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下降,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晶间腐蚀深度逐渐增加,因此,Ag的添加降低了T6态合金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原因在于含Ag合金析出的具有较低电位的大量T
1
相和较宽的PFZ;同时Ag促使T
1
相周围吸附更多的Mg原子团簇,增加了T
1
相与基体的电位差。
关键词:Al-Cu-Li合金;晶间腐蚀;Ag含量;微观组织
2
|
9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20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Cu对铸造Al-Si-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鲍庆煌,叶兵,王其贵,杨文英,谢超英,蒋海燕,丁文江
2016, 36(5): 536-539.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6
摘要:通过金属型铸造制备了Al-Si-Cu合金,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合金的组织进行分析,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合金进行力学性测试,研究了Cu对铸造Al-Si-Cu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分析确定了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试验优化后的Al-Si-Cu合金铸造性能优良,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当Cu含量在0.6%
3
.5%之间时,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中Al2Cu相和Q-Al
5
Cu
2
Mg
8
Si
6
相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抗拉强度增幅最高达17%,而伸长率下降。
关键词:Al-Si-Cu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固溶处理
2
|
215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Sn对Al-Cu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保安,祝志祥,张强,韩钰,陈新,刘刚,杨长龙,于鑫
2016, 36(5): 540-543.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7
摘要:采用透射电镜分析和单轴拉伸性能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Sn添加量(0,0.05%,0.10%)对Al-2.5Cu合金时效析出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的添加,Al-Cu合金中Al2Cu沉淀相颗粒的尺寸减小,同时密度增大,显示出明显的微合金化效果。与微观组织演变相对应,合金的屈服强度随Sn的添加而大幅提高,0.1%的Sn添加后合金在473K下的峰值时效屈服强度提高近50%,但是合金的塑性随Sn的添加而降低。
关键词:Al-Cu合金;Sn微合金化;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2
|
141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8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特种合金
单晶高温合金NiCr-Cr
3
C
2
熔覆层的微观组织
王德,谢玉江,张友亮,王明生,付远,郭炜
2016, 36(5): 544-547.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8
摘要:采用真空粉末熔覆工艺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致密的NiCr-Cr
3
C
2
熔覆涂层,并采用SEM/EDS,XRD,EPMA等手段分析了熔覆层及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真空粉末熔覆层中主要由Ni
3
Si,Cr
3
Si,Cr
7
C
3
,γ-Ni,γ′-Ni
3
Al及γ+γ′共晶组织组成,熔覆层显微硬度是基体硬度的2
3
倍。界面处附近由于元素互扩散,在靠近熔覆层侧生成了大量的MC型碳化物;而在靠近基体侧,由于枝晶轴与枝晶间组织与成分差异,析出了形态各异的碳化物,并分析了"十字花状"碳化物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真空粉末熔覆;NiCr-Cr3C2熔覆层
2
|
115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79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重有色合金
Sn-9Zn/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结构研究
帅歌旺,周清泉,黄惠珍
2016, 36(5): 548-551. DOI: 10.15980/j.tzzz.2016.05.029
摘要:研究了过热度、冷却速率和时效处理对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厚度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的Sn-3.5Ag-0.7Cu/Cu和Sn-37Pb/Cu界面作了比较。通过XRD、SEM及EPMA等检测发现,在Sn-9Zn/Cu界面上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可分为2层:近Cu侧的Cu-Zn化合物层和近焊料侧的Cu-Zn-Sn化合物层,同时在2层化合物的分界面上还检测出了大量的O。试验还发现,熔融过热度和冷却速率对焊料/Cu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熔融保温温度的升高和冷却速率的下降,厚度增加,且Sn-9Zn/Cu和Sn-3.5Ag-0.7Cu/Cu界面受熔融过热度和冷却速率的影响比Sn-37Pb/Cu界面大。在250℃+空冷的时效过程中,由于界面上Cu-Zn化合物层分解和Cu-Zn-Sn化合物层生长相互竞争,导致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无铅焊料;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2
|
178
|
2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铜模铸造Cu
99
Zr
0.5
Al
0.5
合金微观组织及时效工艺
蒋鑫,周秉文,殷实鉴,亚斌,孟令刚,张兴国
2016, 36(5): 552-555. DOI: 10.15980/j.tzzz.2016.05.030
摘要:采用铜模铸造制备了直径为20mm的Cu
99
Zr
0.5
Al
0.5
合金棒,研究了其铸态和冷轧态组织以及时效温度和时间对其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
99
Zr
0.5
Al
0.5
铸态合金由细小的等轴晶粒组成,晶界处存在少量共晶组织,冷轧后晶粒在轧制方向上被压扁、拉长,形成条带状变形组织。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合金硬度(HV)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而电导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经过450℃×1h时效后,硬度(HV)达到172,抗拉强度为460MPa,电导率为34.86 MS/m。
关键词:铜模铸造;冷轧;电导率;硬度;抗拉强度
2
|
8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20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原位反应合成Ag/CuO中氧化铜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郑忠,周晓龙,周允红,张浩,陶麒鹦
2016, 36(5): 556-560. DOI: 10.15980/j.tzzz.2016.05.031
摘要:对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CuO复合材料中,与CuO有关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绘制了Gibbs自由能与温度关系图。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CuO复合材料中,生成立方CuO有3种方式:一是Cu与O
2
直接反应合成立方CuO;二是烧结反应过程中生成部分的Cu
2
O与O
2
反应合成立方CuO;三是Cu与O
2
反应合成单斜CuO后,在烧结时发生相转变得到立方CuO,并得出了这3种方式的合成立方CuO的温度,同时还对原位反应合成过程中的氧分压影响进行计算与分析。此外还通过对CuO与Ag/CuO反应烧结试验后的的XRD图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热力学计算的结论。
关键词:原位反应合成;Ag/CuO;立方CuO;合成方式;温度
2
|
142
|
3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61198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