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研究·增材制造 | 浏览量 : 533 下载量: 371 CSCD: 0
  • 导出

  • 分享

  • 收藏

  • 专辑

    • CMT工作模式对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性能的影响

    • Effects of CMT Working Modes on Forming Properties of WAAM 4043 Aluminum Alloy

    • 在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领域,研究者采用CMT焊机4种工作模式,通过单层单道成形和多层单道成形制备试样,分析了工作模式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MT-Pulse+Advanced模式制备的试样晶粒细小均匀,气孔率最低,抗拉强度各向异性最小,为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提供了优化方案。
    • 梁福元

      1

      邢鹏飞

      2

      吴孟武

      13
    • 2024年44卷第5期 页码:620-626   

      纸质出版日期: 2024-05-20

    • DOI: 10.15980/j.tzzz.2024.05.008     

    扫 描 看 全 文

  • 引用

    阅读全文PDF

  • 梁福元,邢鹏飞,吴孟武. CMT工作模式对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性能的影响[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4,44(5):620-627. DOI: 10.15980/j.tzzz.2024.05.008.
    LIANG F Y,XING P F,WU M W. Effects of CMT working modes on forming properties of WAAM 4043 aluminum alloy[J].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2024,44(5):620-627. DOI: 10.15980/j.tzzz.2024.05.008.
  •  
  •  

    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技术中,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CMT工作模式对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重点内容包括不同CMT模式对焊缝成形和气孔的影响、CMT-PADV模式下的均匀等轴晶和最高抗拉强度、以及CMT工作模式对成形性、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方法

    * 试验材料、设备及参数设定

    * 4种工作模式的选择

    * 焊道尺寸的测量方法

    * 微观组织观察和气孔率统计的方法

    * 拉伸试验方法等。

    2 单层单道成形

    该章节主要研究了CMT工作模式对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直流CMT、CMT-Pulse和CMT-Advanced三种模式,分别探讨了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对焊道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加,焊道熔宽和余高增大,余高系数也随送丝速度增大而增大;而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熔宽和余高减小,余高系数也相应变化。同时,三种工作模式下的焊道形貌和尺寸也存在差异,CMT-Pulse+Advanced模式下的焊道形貌和尺寸表现最佳。

    3 多层单道成形

    不同CMT工作模式下制备的4043铝合金单壁墙试样的宏观形貌、气孔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MT-Pulse+Advanced模式制备的单壁墙试样具有较低的气孔率和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CMT-Pulse+Advanced模式下的横向抗拉强度和纵向抗拉强度均达到最高,各向异性最小。

    4 结论

    CMT工作模式对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性能的影响,包括焊道性能、微观组织和抗拉强度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 不同CMT工作模式下的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对焊道余高系数、铺展性和气孔率的影响。

    2. CMT工作模式对电弧增材微观组织的影响,包括晶粒大小和气孔率的变化。

    3. CMT-Pulse+Advanced模式下单壁墙试样的抗拉强度优于其他模式,且各向异性最小。

    *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相关作者

    赵浩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江鸿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世欣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赵九洲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丽丽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杰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魏洁 南京佑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董含武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金属粉体材料先进成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佑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