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5年第45卷第3期

      专题·超轻金属材料

    • 超轻Mg-Li合金的合金化和塑性变形研究进展

      孙月花, 张帆, 任建, 宋广生
      2025, 45(3): 321-333. DOI: 10.15980/j.tzzz.Z20240002
      摘要:Mg-Li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电磁屏蔽性等特性,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3C产业等领域理想的减重材料。对Mg-Li合金进行了简单概述,重点介绍了合金元素和塑性变形对Mg-L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总结了Mg-Li合金的变形织构,探讨了Mg-Li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Mg-Li合金;合金化;塑性变形;织构;进展   
      2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41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选择性激光表面处理对2060 Al-Li合金的塑性的影响

      程声昊, 吴翔, 白浩玮, 刘玉敬, 王一浩, 王金成
      2025, 45(3): 334-341. DOI: 10.15980/j.tzzz.T20240066
      摘要:通过原位拉伸二维应变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激光间隔扫描工艺对2060 Al-Li合金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间隔扫描在2060 Al-Li合金表面形成粗晶和细晶交替排列的微观组织,并显著提高其塑性。间隔激光扫描处理试样在塑性应变过程中出现局部塑性变形特性,交替排列的粗晶和细晶微观结构可以改变拉伸剪切带扩展方向,减缓了剪切变形区微裂纹形成和扩展,提高其伸长率。激光处理后的2060 Al-Li合金的总伸长率提高了47.2%。  
      关键词:Al-Li合金;EBSD;二维应变;激光重熔;力学性能   
      2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3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Al-Li合金研究进展

      李莎, 边丽萍, 平宏伟, 李腾, 魏军祥, 李佳琪
      2025, 45(3): 342-350. DOI: 10.15980/j.tzzz.Y20240032
      摘要:时效强化Al-Li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和较好的低温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概述了Al-Li合金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简述了主要组织因素及相应解决办法,详细阐述了合金化、热变形及热处理工艺对新型Al-L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对Al-Li合金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Al-Li合金;强塑性;各向异性;热变形;热处理   
      3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4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铝锂合金显微缺陷的形成与分析

      李海涛, 鲍新涵, 刘洪涛
      2025, 45(3): 351-357. DOI: 10.15980/j.tzzz.T20230409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Al-Cu-Li合金中的显微缺陷,分析了缺陷形成原因,阐明了不同状态合金中缩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显微缺陷主要为分布在晶界处和枝晶间的缩松,部分孔洞内可见氧化物夹杂;均匀化热处理前后,缩松的变化较小;轧制加工和固溶热处理后,部分孔洞消失,缩松的面积和尺寸减小。  
      关键词:Al-Cu-Li系合金;缺陷;缩松孔洞;氧化物夹杂   
      2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308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新型轻质Mg-Li-Zn中熵合金的设计、组织与腐蚀行为

      杨宏冉, 邓元松, 陈美欣, 李伟健, 陈敏聪, 李传强
      2025, 45(3): 358-364. DOI: 10.15980/j.tzzz.T20240265
      摘要:基于超轻镁锂合金和中熵合金的概念,设计一种Mg、Li、Zn等摩尔比的轻质中熵合金,并利用固溶处理对其微观组织进行调控,对比分析固溶前后Mg-Li-Zn中熵合金的微观组织、腐蚀性能和腐蚀行为等。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呈双相组织特征(α-LiMgZn和β-LiMgZn),其中β-LiMgZn相基体中存在较多第二相颗粒,固溶处理后,合金仍呈现双相组织但第二相颗粒消失;析氢和失重、电化学测试和腐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Mg-Li-Zn中熵合金耐蚀性显著提高,这主要归因于第二相颗粒的溶解和基体组织中的成分均匀化减弱了合金的微电偶腐蚀效应。  
      关键词:Mg-Li合金;中熵合金;热处理;腐蚀;微观组织   
      2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4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论述

    • 元素掺杂对高强高导Cu-Ag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进展 AI导读

      据最新报道,Cu-Ag合金研究取得新进展,添加Fe、Cr等元素可优化其性能,为高强高导材料发展提供新思路。
      杨霄, 张林, 王恩刚
      2025, 45(3): 365-370. DOI: 10.15980/j.tzzz.T20240105
      摘要:高强高导Cu-Ag合金因其卓越的性能而在引线框架材料、铁路接触网材料以及高强磁场绕组线圈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技术需求提升,以及降低Ag用量的需要,近年来向Cu-Ag合金中引入少量掺杂元素以制备性能更优越的Cu-Ag系三元合金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添加Fe、Cr、Zr、Nb和Sc等元素对Cu-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合金体系的组织特点,以及添加元素作用下强度、硬度和电导率等性能的变化,并展望了Cu-Ag合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强高导;Cu-Ag合金;元素掺杂;组织与性能   
      53
      |
      1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77827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计算机应用

    • 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2024铝合金轧制过程中织构演变

      曲阳, 赵齐, 马东威
      2025, 45(3): 371-380. DOI: 10.15980/j.tzzz.T20240029
      摘要:将晶体塑性理论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相结合,采用CPFEM模拟了2024铝合金的5种单晶体与3种多晶体在轧制过程中不同压下量时的变形行为及织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晶界与晶体内部均发生了不均匀变形,单晶体应力与累计剪切应变分布多成带状,但多晶体变形情况更加复杂。在不同压下量的轧制情况下,Cube取向与Goss取向单晶体不易发生累计剪切应变,晶粒取向也主要绕ND轴转动。在多晶体轧制过程中,Brass取向与Goss取向强织构中的Brass和Goss取向晶粒变形受到阻碍,极点分布更加均匀,Goss取向晶粒取向随着压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向Brass取向转变,形成新的稳定织构。  
      关键词:晶体塑性理论;应力;有限元模拟;2024铝合金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3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复合材料

    • 分层电磁搅拌工艺对TiB2颗粒团聚的影响及分散机理

      吴锦熙, 王连登, 牛渊博, 陈明, 赵洪全
      2025, 45(3): 381-385. DOI: 10.15980/j.tzzz.T20240023
      摘要:针对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颗粒易大面积团聚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分层电磁搅拌设备制备 TiB2/A356 铝基复合材料,结合OM、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分层电磁搅拌工艺(初始搅拌温度、搅拌时间)对TiB2/A356 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搅拌温度为640 ℃,搅拌时间为30 s时,分层电磁搅拌工艺对TiB2颗粒团聚体分散效果最佳,其团聚体尺寸为5~10 μm;分层电磁搅拌工艺可以加强熔体间的对流,细化α-Al相,破碎TiB2颗粒团聚体,改善TiB2颗粒的团聚现象。  
      关键词:TiB2;分层电磁搅拌工艺;颗粒团聚;分散机理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6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镀铜石墨烯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

      杨莲, 耿燕, 张业倩, 吴仕洁, 杨鑫, 朱德智
      2025, 45(3): 386-389. DOI: 10.15980/j.tzzz.T20240074
      摘要: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镀铜石墨烯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化学镀铜后,石墨烯与铝粉之间的润湿性得到改善,并在机械搅拌作用下成功混合。少量的石墨烯可以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中,但过量的石墨烯会在复合材料中发生团聚。石墨烯可以分担基体所承受的应力,从而对基体产生强化效果。但团聚的石墨烯对基体的强化作用有限,并且会恶化复合材料的塑性。  
      关键词: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镀铜   
      2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5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增材制造

    • 扫描速度对SLM成形Ti-6Al-4V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王颢琦, 彭凡, 项炜明, 骆坤, 刘东, 陈思明, 郭瑞鹏, 张长江
      2025, 45(3): 390-395. DOI: 10.15980/j.tzzz.T20240035
      摘要:基于模拟和试验讨论扫描速度对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Ti-6Al-4V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缺陷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大,熔池深度变浅、熔化粉末与基板结合变差。SLM的快速凝固导致初生β柱状晶和多级针状α相出现,随着扫描速度增大,初生β晶界趋于更直和更宽,孔隙率和未熔化颗粒缺陷增多。讨论了未熔化颗粒缺陷的形成机理,发现增大激光能量输入可有效减少未熔化金属颗粒数量。此外,随着扫描速度增大,成形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当扫描速度为900 mm/s时,成形件抗拉强度最高,为1 238 MPa,伸长率为5.4%。  
      关键词: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缺陷;微观结构   
      2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6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石墨粉末微热压增材成形工艺试验研究

      黄才华, 李思维, 曾世渝, 郝佳欢, 魏恒, 刘明敏, 龚亮, 吴海华
      2025, 45(3): 396-401. DOI: 10.15980/j.tzzz.T20240069
      摘要:以废弃人造石墨为主要原材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黏结剂,利用微热压增材成形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原型件。研究了微热压增材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石墨件精度及强度的影响,确定了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微热压增材成形技术一次性制备了石墨功能件,并对石墨铸型进行了浇注试验,验证了其使用性能。  
      关键词:石墨粉末;微热压;增材成形;工艺参数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64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合金工艺

    • 原材料对上引连铸无氧铜杆断口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AI导读

      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者通过电镜和EDS分析,发现采用TUY03标准生产的无氧铜杆在力学性能上优于再生料铜杆,断裂韧性和塑性更佳。
      李彤宇, 宫梦奇, 杨湘杰, 旷军平, 蔡金趸, 刘辉, 廖凯
      2025, 45(3): 402-407. DOI: 10.15980/j.tzzz.T20240012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结合EDS分析了采用不同原材料生产的无氧铜杆的断口形貌和化学成分,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UY03标准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比再生料铜杆试样分别提高了10.6%、18.8%和6.9%,而两组试样平均断面收缩率近似相等;标准试样断口相对再生料铜杆来说表面粗糙,韧窝数量更密集,在裂纹扩展区出现了更多的拉长韧窝,且表面孔洞缺陷更少,其断裂韧性和塑性更好。  
      关键词:上引连铸;无氧铜;力学性能;断口形貌   
      61
      |
      2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7782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挤压压力与浇注温度对AM60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肖嘉程, 廖志雄, 何志洪, 张伟恩, 肖志瑜
      2025, 45(3): 408-411. DOI: 10.15980/j.tzzz.T20240067
      摘要: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AM60铸件,研究了挤压压力(40、80和120 MPa)和浇注温度(650、690和730 ℃)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挤压态AM60镁合金的断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挤压压力可以细化α-Mg晶粒,并且使第二相分布更加均匀;在690 ℃浇注、120 MPa挤压压力下获得的铸件晶粒最细小,综合力学性能理想,相比重力铸造,其抗拉强度由135.6 MPa提升至212.5 MPa,伸长率由5.7%提升至11.2%。断口分析显示挤压态AM60镁合金的断裂机制为准解理断裂,随着挤压压力增大,断裂形式逐渐向韧性断裂转变。  
      关键词:挤压铸造;AM60;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2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5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A356低压铸造部件上层疲劳断口成分和组织研究

      安治国, 贺伟, 李贵, 贺月, 何林
      2025, 45(3): 412-416. DOI: 10.15980/j.tzzz.T20230503
      摘要:为了研究高温铝合金在低压铸造过程中充型和凝固末端的组织成分,选取A356合金,结合低压铸造自下而上的充型方式,上部为最后充型,其氧化物、夹渣物含量较高,导致疲劳强度低。选用具有上、下两层断面结构的空腔部件,通过ABAQUS仿真分析疲劳损伤、低压铸造制样并进行相应的台架试验,结合电镜扫描(SEM)、X射线等检测观察部件疲劳断裂区域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利用能谱和光谱分析材料成分,结合CT扫描无损检测三维形貌,定性、定量地分析A356低压铸造部件上层断面成分和组织形态。结果发现A356上层断面中存在严重的化学成分偏析和氧化情况,导致材料的抗疲劳性能降低。  
      关键词:A356合金;低压铸造;疲劳损伤;断面   
      2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6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研究·合金性能

    • 基于第二相分布的ZK60合金动态再结晶研究

      蔡佳利, 张向鹏, 李澄俊, 房灿峰
      2025, 45(3): 417-423. DOI: 10.15980/j.tzzz.T20240112
      摘要:通过在ZK60基体上调控出不同分布情况的第二相,研究其对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显示,偏聚于晶界的W相(Mg3Zn3Y2)提高了再结晶组织占比,但效果并不显著,合金仍呈典型的双模组织。分布于晶界和晶粒内部的Al11Y3和Al2Y相显著加速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进程,提高了再结晶组织的比例,获得均匀的等轴晶组织。高再结晶分数和均匀分布的第二相有效缓解了拉伸过程中由孪晶和第二相团聚引起的应力集中,利于强塑性的平衡。  
      关键词:镁合金;第二相;动态再结晶;强塑性   
      2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5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晶界工程对微合金化纯铜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梁十军, 刘海涛, 张彦敏, 宋克兴, 郭慧稳, 郭引刚
      2025, 45(3): 424-427. DOI: 10.15980/j.tzzz.20240121
      摘要:利用晶界工程对Cu-Ti-S微合金化纯铜组织结构进行调控,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了晶界工程处理对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晶界工程处理(每道次工艺为:冷轧20%→再结晶退火530 ℃×10 min→ 水冷,循环4道次)可显著提高微合金化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并保持高导电性能。经0道次和4道次晶界工程处理试样的电导率分别为58.66、58.89 MS/m,在900 ℃×30 min高温加热后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29.52、50.76 μm,有效抑制了晶粒长大。这主要与晶界工程处理增加了Σ3n CSL晶界比例有关,特别是Σ3 CSL晶界比例,具有低的晶界能量和迁移率。  
      关键词:晶界工程;微合金;纯铜;电导率;热稳定性   
      2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25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王龙, 郄喜望, 李文, 殷亚军, 南海, 周建新
      2025, 45(3): 428-433. DOI: 10.15980/j.tzzz.T20240070
      摘要:利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Ti-48Al-2Cr-2Nb合金在25~1 500 ℃范围内进行升温熔化和降温凝固过程组织演变原位观察,分析了其凝固过程相转变以及γ片层形成方式。结果发现,升温过程相变历程为α2+γ→α+γ→α→L+α→L+β→L,凝固路径为L→L+β→L+α→α→α+γ→α2+γ;γ片层在α晶粒的相对晶界处形成,并保持平行状态,其生长方向垂直于[0001]α。γ片层大多成对生长,且在同一γ片层生长对中{111}面原子的堆垛顺序相反,表明生长对中的γ片层界面为真孪晶型或伪孪晶型界面。  
      关键词:钛铝合金;片层组织;激光扫描共聚焦原位分析;相转变   
      2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30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P含量对复合变质过共晶Al-Si-Cu-Mg组织和性能影响

      张云冠, 游志勇, 张梦军, 蒋傲雪, 郭铁虎
      2025, 45(3): 434-438. DOI: 10.15980/j.tzzz.T20240038
      摘要:通过重力铸造制备了P+Sr复合变质的过共晶Al-Si-Cu-Mg合金试样,其中Sr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03%,P含量分别为0.03%、0.05%和0.07%。对不同P含量的P+Sr复合变质的Al-Si-Cu-Mg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和Sr复合变质可以显著细化Al-Si-Cu-Mg合金中初生Si、共晶Si的尺寸。P含量为0.03%时,初生Si和共晶Si的细化效果最好,初生Si部分尖角圆润化,数量减少,平均尺寸为12.01 μm;小部分共晶Si由长针状转变为短棒状,平均尺寸为4.76 μm,长宽比为5.85,该变质条件下的合金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307 MPa,伸长率为1.27%,硬度(HV0.1)为101.4。随着P含量增加,Sr过度消耗,剩余的P使Si相重新粗化,富Fe相含量增加,合金的硬度增加,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  
      关键词:复合变质;P含量;过共晶Al-Si合金;Al-Si-Cu-Mg;组织性能   
      2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3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Al-7Si-0.2Fe合金中Mn和Sr元素的相互作用研究

      项亿, 陈罡, 薛海林, 丁梦超, 周玉兰, 刘立华, 周鹏, 秦小东, 吴吉宁, 张云虎
      2025, 45(3): 439-446. DOI: 10.15980/j.tzzz.T20240085
      摘要:研究了Mn和Sr元素添加量的变化对Al-Si变质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揭示Mn、Sr元素在Al-Si合金中复合添加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7Si-0.2Fe合金中添加Mn元素对Sr元素变质效果影响不大,然而Sr元素添加量超过0.014 8%会对Mn元素的变质效果有明显影响,富Fe相的平均直径和长径比平均值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综合富Fe相和Si相的显微组织形貌来看,复合添加0.20%的Mn和0.014 8%的Sr对Al-7Si-0.2Fe合金中的富Fe相和Si相改性效果较好。  
      关键词:Al-7Si-0.2Fe合金;Mn;Sr;富Fe相;Si相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6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林镇宇, 林耀军
      2025, 45(3): 447-455. DOI: 10.15980/j.tzzz.T20240033
      摘要:以高纯Al、Cu为原料,采用水冷铜坩埚中真空磁悬浮感应熔炼获得Al-0.5Cu铸坯。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铸坯保持了Al-0.5Cu的合格成分;与原料中O、N浓度相比,铸锭中O (33 mg/kg)、N (30 mg/kg)浓度几乎不变;其他杂质元素的总浓度从原料中的25.66 mg/kg降至17.20 mg/kg。随后将铸坯通过大塑性变形多向压缩和热处理制备高纯超细晶Al-0.5Cu溅射靶材。试验结果显示,当多向压缩6周期时,合金硬度(HV)达到最大值89,晶粒尺寸为268 nm;然后硬度随多向压缩周期增加而降低,这一现象是压缩过程中动态回复的结果。对多向压缩6周期合金进行150 ℃×1 h退火时,试样获得超细晶(632 nm)且有较高的屈服强度(154.7 MPa);225 ℃×1 h退火时,材料已完全再结晶,晶粒尺寸为8.5 μm,屈服强度下降至81.9 MPa。对6周期多向压缩材料继续冷轧制备薄片溅射靶材,经150 ℃×1 h退火后,晶粒尺寸为930 nm。由晶粒尺寸为930 nm的高纯超细晶Al-0.5Cu靶材溅射沉积的薄膜光滑致密无裂纹,厚度均匀,表面粗糙度Ra为5.05 nm,具有良好的薄膜质量。  
      关键词:高纯溅射靶材;真空磁悬浮感应熔炼;严重塑性变形;Al-Cu合金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83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脉冲电源调控Cu液内氧化夹杂的分布

      刘辉, 蔡金趸, 杨湘杰, 旷军平, 廖凯, 李彤宇
      2025, 45(3): 456-463. DOI: 10.15980/j.tzzz.T20240064
      摘要:针对Cu液中存在的氧化夹杂缺陷,利用SiO2Fe2O3与无氧铜熔体的电导率差异,采用多参数可调脉冲电源通电装置,研究了脉冲电源影响氧化物夹杂分布规律,以对Cu液进行净化。研究发现,脉冲电源使Cu液中的夹杂物在电磁场作用下做迁移运动,SiO2Fe2O3氧化夹杂在电磁力以及电迁移力下进行定向迁移,并富集在阴极电极附近区域,且在阴极位置的纵切面分布也不同。因此,通过脉冲电流处理能够改变Cu液中的夹杂物分布,从而达到特定部位净化除杂效果。  
      关键词:无氧铜;脉冲电源;净化;电迁移   
      2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30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应用·压力铸造

    • 电动汽车逆变器壳体压铸模具设计与实践

      张必胜, 张玉田, 张正来, 陆如辉, 刘景
      2025, 45(3): 464-466. DOI: 10.15980/j.tzzz.T20240058
      摘要:逆变器壳体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多处需要搅拌摩擦焊接,铸件的高温密封性能要求高,铸造密封区域气孔尺寸须控制在0.2 mm以内。通过采用多级增速压铸工艺,合理设计压铸进料、排气系统和压铸工艺参数,解决了铸件气孔问题,增强了逆变器壳体的密封性能。  
      关键词:逆变器壳体;压铸;模具   
      2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54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 可钎焊的Al-Ni合金热管理流道板压铸过程质量控制

      王金堂, 吴俊, 李刚
      2025, 45(3): 467-469. DOI: 10.15980/j.tzzz.T20240017
      摘要:传统压铸工艺生产的压铸零件不能进行钎焊,是因为传统压铸件难以解决气孔中的氢气孔问题。钎焊过程中,温度可达到600 ℃,加热过程中,压铸件中的气孔会受热膨胀,出现鼓包现象,无法满足外观要求。压铸件中的氢气会在加热过程释放出来形成氢气孔,影响铸件与焊料的熔合,导致焊接不牢固,是影响强度与密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压铸工艺的改良,生产出满足钎焊要求的压铸件。  
      关键词:压铸件;高真空;钎焊   
      2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2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应用·精密铸造

    • 熔模铸造变音钟制作技术研究

      史东丽, 陈叶娣, 张宝尧, 金明江, 朱天一
      2025, 45(3): 470-474. DOI: 10.15980/j.tzzz.T20240119
      摘要:对熔模铸造变音钟的制造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样品试制,铸造出造型精美、组织为马氏体的变音钟。综合采用真空熔炼技术和硅溶胶制壳熔模铸造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充型过程中吸附金属的流量和凝固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铸造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变音钟;真空熔炼;熔模精铸;数值模拟   
      2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7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应用·连续铸造

    • 锥形热顶对高纯Dy靶材铸锭内部缺陷与组织的影响

      张永健
      2025, 45(3): 475-480. DOI: 10.15980/j.tzzz.T20240065
      摘要:设计了一种锥形热顶,利用ProCAST软件对高纯镝(Dy)铸锭真空模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热顶锥段高度及锥度对Dy铸锭凝固时缺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形热顶能够明显改善铸锭内部缺陷。当锥段高度为130 mm,横截面尺寸为120 mm×126 mm时,铸锭液穴深度最浅,缩孔体积最小,为11.78 cm3。铸锭底部与边部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和发达的柱状晶,中心部位组织为等轴晶。  
      关键词:Dy;铸造缺陷;锥形热顶;数值模拟   
      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01723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