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述 | 浏览量 : 0 下载量: 4 CSCD: 0
  • 导出

  • 分享

  • 收藏

  • 专辑

    • 微观孔洞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 Research Progress i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Microporosity

    • 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低成本、轻质、高强度铸造合金需求日益增长。专家全面总结了微观孔洞凝固缺陷,分析了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的局限性,为未来凝固缺陷预测模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 2025年45卷第7期 页码:977-987   

      收稿日期:2024-06-06

      修回日期:2024-10-08

      录用日期:2024-11-01

      纸质出版日期:2025-07-20

    • DOI: 10.15980/j.tzzz.T20240245     

    移动端阅览

  • 高志明,牛智民,高中堂,等. 微观孔洞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5,45(7):977-987. DOI: 10.15980/j.tzzz.T20240245.
    GAO Z M,NIU Z M,GAO Z T,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microporosity[J].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2025,45(7):977-987. DOI: 10.15980/j.tzzz.T20240245.
  •  
  •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相关作者

郑云凯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李沛森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刘永哲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任广笑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曹喜娟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张鑫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程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洪涛 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诸城

相关机构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诸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0